其实,XBRL的理念本身简明、直接,其对各利益相关方的好处也显而易见:上市公司得以实现更有效的内控与公司治理,投资者、分析师和监管部门得到更为透明、质量更高的信息披露,等等。
《当代金融家》:当前,XBRL在中国起步于证券行业,主要是用于信息披露和相关的信息服务。据说XBRL在美国银行业的应用更为普及。中国读者非常想了解XBRL在银行业的应用模式,您能介绍一下吗?
Kurt Ramin:在美国,银行业是最先采用XBRL的行业,主要是用XBRL格式向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提交关于资本充足率的“核心报告”。传统上,由于实施金融分业监管,银行业或许是美国监管负担最重的行业。一家从事混业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可能需要向4家甚至更多的监管机构进行申报,而银行业财务报表的分类标准又颇为严格,因此,从应付监管的角度说,银行非常需要一种开放标准的数据格式。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曾向7家供应商招标,结果7家供应商提交了7种不同的数据格式,于是,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对这7家供货商说:“我要求你们统一采用XBRL标准,否则就是不合规。”从此,XBRL在美国银行业推广开来。
其实,XBRL带给银行业的不仅仅是简化了向监管部门的申报程序。在美国,具有活跃国际业务的大银行须遵循“新巴塞尔协议”关于资本充足率的规定,其中关键之处在于如何恰如其分地为资产定出风险加权,对中小企业(行情论坛)贷款尤为如此。如果中小企业统一采用XBRL格式填写财务报表,则银行能够更好地掌握其财务信息,更精确地衡量风险,从而做出更好的信贷决策。
《当代金融家》:XBRL除了在证券和银行业有很好应用前景外,在其他行业是否也有用武之地呢?
Kurt Ramin:除银行外,美国投资公司学会(Investment mpany Institute)正在编写共同基金行业的会计账目分类标准,由共同基金管理公司自愿采用。注册金融分析师学会(CFA Institute)主席Jefferey Diermeier也对XBRL表示出极大兴趣,这将有助于XBRL在金融分析行业的推广和普及。此外,一批最优秀的上市公司,如微软和通用电气,也开始自愿参与XBRL试点计划。我们相信,这将给其他上市公司提供一个良性的“同仁压力”, 因为如果市场和监管当局形成一种印象,即业绩良好、管理层胸怀坦荡的一流公司都应用XBRL,那么其他公司迫于压力,也会采取行动,从而进一步促进XBRL的推广。
再回到你前面提到的传播福音,我们为自己所取得的成就而自豪:过去的经验表明,一个标准要达到行业内90%的适用率,通常需要30年左右的时间。而我们建立并推广XBRL的历史只有7年,取得今天的成就殊为不易。我相信,用不了30年,XBRL就能成为全球标准。
《当代金融家》:在推广XBRL时,由哪一类利益相关方担任领军角色最为理想,是上市公司?监管部门?审计行业?还是软件生产商和IT服务商?
Kurt Ramin:实际上,作为一个国际组织,我们对具体由谁来领导并无特别偏好,而且各个国家的情形也颇多不同。A国家可能由监管部门强力推动,B国家可能由软件公司扮演主角,而C国家的领导者则是证券交易所。这对我们来说并无不同,只要能够推动XBRL的应用和推广就很好。但我们的底线是,XBRL一定是开放源代码的,由业内同仁自愿参与,而不应由某一个商业机构全盘接收。
此外,监管当局的支持对XBRL的成功推广至为重要。从目前XBRL推广的实践看,我们得到了各国金融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以美国为例,2006年9月,证券交易委员会拿出5400万美元,旨在全面重建其公共信息披露系统,使EDGAR系统从1980年代以表格为基础的水平一跃进入21世纪的互动数据。目前,基于XBRL的互动数据及阅读工具演示版已经在SEC网站上公布出来,供有兴趣的人士试用、评估。
另外,XBRL在美国投资银行和金融分析行业的推广速度一直差强人意,但近来情形大为改观,因为SEC考克斯曾亲自打电话给所有的主要投资银行,询问他们计划在XBRL推广方面有何作为。在考克斯主席的电话之后,我曾经会见过美林公司的一位主管,他说美林的首席执行官要求他在两个星期内拿出一份报告,详细说明美林在XBRL方面应作何打算。
当然,因各国国情不同,监管部门所能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在美国这种资本市场高度发达、成型的国家,监管部门的任务更多地是在于让开道路,营造友善的法规环境,让民营部门顺畅、自发地开发和推广XBRL应用,确保过时的制度环境不致阻碍民营部门的创新,不致阻碍公司和投资者自由地采用民营部门已经开发出来的新技术、新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