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时代三部曲的阅读顺序是:《青铜时代》,《黄金时代》和《白银时代》。市面上还有一本叫做《黑铁时代》的怪书,标明了是未竟稿及早期稿。我仔细看过,觉得这本书更应该所在师母的抽屉里。现在如果有谁敢把我高中时写的作文或者大学时发表的酸不溜丢的文章拿出来让别人看,我一定和他没完。好像韩愈也有这样的想法,可见文人的自尊古今无不同。推古及今,推己及人,我想我师的想法应该和我无不同。
现在来说说我对这三本书的读后感。我对他们的评价顺序和我对他们的阅读顺序完全一样,这样的巧合很符合我的性格。可能大家都知道那个测试,给你一筐桃,有好的也有烂的,问题是你先选择吃哪一个?据说这样的选择可以推测你的性格,先吃好桃,乃是乐观主义者,这样你每吃的一个桃子都是剩下的桃子里最好的;反之的是悲观主义者,因为你每吃的一个桃子都是剩下的桃子里最烂的;我对这个推理很感兴趣,但觉得也不一定准。家母年轻的时候过过苦日子,所以她老人家尽管十分乐观向上,热爱生活,但也一定会先把烂桃吃掉,这一点可以从我家冰箱里的内容得到论证。我罗罗嗦嗦写下上面这段话的意思是,我很幸运的第一口就吃到了一个好桃。
黄金时代是一本获奖作品,我不知道台湾的联合报奖是一个多么大的奖项,但是从奖金来看应该还不错。但我个人看来,觉得这本书写的不如《青铜时代》。
众所周知青铜时代里面的故事大多脱胎于我师的一本早期作品,在内地出版的时候叫做《唐人故事》。(我在云南旅游,身边就带着这本书。)这本唐人故事当时看起来不算多么的了得,但是后来加了血肉加了料,味道马上出来。在《红拂夜奔》中亦真亦幻,忽古忽今的写法已经修炼纯熟,我在阅读的时候,常常产生庄子的幻觉,不知书中的古人就是今人的前生,或者,今人的故事不过是古人的来世,或者只不过是一个黄粱之梦。这种是耶非耶的迷茫,真是一种绝妙的阅读体验。我在见到我师写的小说之前,一直有一个有关创作的想法,就是从古人的传奇中寻找素材,加入今人的思维,也许可以写出好看的东西。但当我看到我师的《青铜时代》,我有一种真实的胆怯。我不知道在未来的日子里,我是不是有这样对文字的驾驭能力,把这样的文章写得同样的好看。以前看我师写的杂文,说到当他看到杜拉斯的作品的时候,也有和我相似的感觉,那就是对眼前的文章产生的由衷敬畏,这样的敬畏可以让自己迅速的冷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