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由晋商想到创业者[五]
第六篇 用什么样的人,关系到你能赚多少钱
第一:不用“少爷”。一个企业的员工所领悟的企业价值观,更多是来自企业主和管理层的实际行动。如果企业任用“少爷”或者其他亲人,向员工传达的无疑是“惟亲是用”的价值观。员工会认为企业主可能会更多地用亲人,自己在这个企业可能没有太多的机会,于是或者积极性被严重地挫伤了,或者开始向外寻求另外的机会。
北京六必居老酱园曾经明文规定不用“三爷”——少爷、舅爷和官爷(另一说为“姑爷”)。不用舅爷,是为了避免在商号出现“外戚专权”;不用官爷,是为了防止商号被官化;不用少爷,是晋商所坚持“一切为了生意”的理念。一般来说,家族企业开始创立时,带有浓厚的封建宗法色彩;但当家族企业发展到相当规模,特别是在竞争激烈、企业规模日益扩大时,一个家族企业必然要服从于家族的利益转变到服从和服务于企业,血缘关系的作用开始弱化,符合企业需要的有经营能力、管理能力的外人必须大量涌入企业并成为企业的管理者,否则,就会阻碍企业再上一个台阶。
不用少爷,是为了维护商号的利益。少爷作为“少东家”,不一定就有经商的才干。尽管所有者有成为经营者的优先选择权,但资本所有者并不一定能成为经营者,只有既有能力又有财产且善于规避风险的人才能成为集投资和经营于一身的人,有财产无能力的人更适宜作为纯粹的资本所有者。否则,由于能力不足,他们难以完成领导任务,难以树立威信,就容易导致家族企业失败。如果不幸少爷是败家子,经营店铺起来常以嫡亲自居,颐指气使,甚至吃里扒外,挥霍店财,那会将好好的一份家业毁掉。
少爷即使能胜任大掌柜,在能力相同的情况下,晋商依然选用外人。这并非对少爷不信任,而是必须恪守晋商商号的“组织原则”,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少爷本是“少东家”,是商号自然的所有者,如果再做大掌柜,那少爷就一身兼二任了。他既是当家的东家,享有商号的所有权,又是掌柜经营权的大掌柜,本来是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就变成了自己监督自己了。
监督的作用本是防止权利滥用,自己监督自己等于没有监督,那渎职和“腐败”就不可避免了。如果是独资的商号,少爷“自东自掌”后最有机会成为商号的“土皇帝”,到时谁能奈之何?当一个商号由于存在血缘关系的缘故,使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的管理规则常常失效或不存在,商号只能走自生自灭的不归路;如果商号是合资,那其他持商号银股者,认为自己能对少爷的行为有多大的约束呢?他们除抽股、避免血本少受损失外,恐怕难以再有别的办法了。可见选择最高管理人才的范围只局限于家庭血缘关系中,不能在更大范围内选择优秀人才,这就必然会影响到公司的经营效率,无法实现企业收益最大化的目标。
家族企业首先是企业,然后才是家族,这是个偏正结构,企业是正,偏是家族,是修饰词。在家族企业中,如果家族为企业服务,那么家族及其企业肯定会发展壮大;如果是企业为家族服务,那么企业和家族都不可能得到发展。在由家族管理的企业里,核心并不是“家族”,而必须是“企业”。这是晋商给我们的伟大启示。
创业者通过上面的内容时刻可以思考:
“生意兄弟伙,上阵父子兵”。在某些人看来,“自己人”最可靠、最令人放心。但“自己人”对企业的破坏力以及“自己人”之间的内讧比“外人”更触目惊心,更撕心裂肺。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总结家族企业的管理原则时,曾列出了四条准则:
1)不能任人唯亲;
2)必须在高级管理层聘用外部人;
3)非家族成员的专业人士必须享有“完全的公民身份”;
4)必须由外部人员作出继承人选的仲裁。
“一切为了生意”。现代的民营企业家在用人方面已没有进晋商的那种胸襟与气魄了。
第二:选人的三条原则。晋商选人的第一条原则是只用山西人。“非本省同乡不得入内”,山西各票号都有这样明文规定。这里所说的“乡”,小可以到同一个村,大可以到同一个省,但“非本省者”几乎没有。这样做的目的是同乡同心,增强企业凝聚力。同乡知根知底,对其家庭乃至上辈几代都一清二楚,整体素质是用不着“面视”和“政审”的,只要用他做生意就行。在当时条件下,票号用本省同乡人是便于节制职员。试想,票号分号遍全国,做着银钱的生意,所用职员是故乡人,有家室老小在籍,一旦发生了什么事,有利于监督其家眷、控制本人。
即使是同乡也不能保证不发生贪污、卷款潜逃的事情,为了从根本上保证商号的利益,晋商用的第二条原则是:应聘者必须有担保人为之担保。无论学徒还是分号经理乃至总经理,没有担保是不能用的。做保人的要求很高,他既要愿为应聘者入号担保,又要与商号有利害关系,同时,还要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必须能对被保人的一切“负完全责任”。保人制度的确起到了良好的防范作用,不但使票号内上下一心有很强的凝聚力,也使得晋商在经营中不会因内部营私而产生风险。这一项制度被后人称赞为“惟雇佣店员一项,为他商所费及”。山西票号自清初开始营业,在很长时间里都没有出现危险之事,主要是保人制度“绝其弊端耳”。能用地缘乡情把人的责任心和创造性发挥和利用充分,无疑是晋商成功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