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中国会计师事务所2008年百强榜公布后,本土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现状受到了广泛关注。在ACCA北京代表处近期组织的关于会计师事务所发展话题的沙龙上,几位具有业内资深从业经历的ACCA会员接受《财会学习》的采访,畅谈中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路径。被采访人包括雷博国际会计高级合伙人梁德信、北京京都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人吴寿元、汇泰鹏辉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谭甍。
《财会学习》:“四大”在人才培养和选才标准上与本土事务所有什么差异?
谭甍:我们通常都会注意到,“四大”的标准化作业程序、职业的着装,都会给人一种专业人员的品牌印象。但国内事务所往往不注重这些,其实从人员素质和执业素质方面,国内事务所的人员并不逊色。“四大”招聘的大学生,不一定是学会计的,他们更注重的是英文水平;而国内事务所一般要求是会计及相关专业毕业。“四大”是把员工当作一张白纸来培养,在短期内,经过标准化程序培训,在某个方面会很熟练,但分工太细有时会限制眼界和专业判断能力的提高。在国内事务所,员工分工并不会很细,员工可以从事多元化的业务,等于进行了全方位的培养,适应能力更强,专业判断能力提高更快。
关键词6:审计报告
《财会学习》:在审计报告方面,我们现在有没有能力出国际审计报告?审计报告的效力有差别吗?
梁德信:这是一个综合的问题,中国与发达国家对审计报告的看法差异很大。在国内一些人看来,审计报告是没用的,并不把审计报告当作多重要的参考资料。中国的很多民营企业根本不需要做审计,往往是在企业年检时才要求做。而国外则不同,投资者非常看重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很严肃的资料。
吴寿元:自从CPA行业脱钩改制以来,整体质量和水平逐年提高,现在我感觉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对各类报告都比较有把握。现在我们不仅对国内报告清楚,对国际报告也很了解。但要出好国际审计报告还有一定差距,需要一个过程来学习和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