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未来的发展目标告诉女儿,女儿却总以为爸爸在讲故事,但后来故事一个个地变成现实
成功总是与机会相伴的,伯乐比千里马有时还要重要,如果没有伯乐,再好的千里马也只能死于槽枥之间。对于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胡建忠在1992年理解更为深刻,那是因为他得到了一个新的机会。
那时被称为“会计风暴”的会计大改革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从收付记账法向借贷记账法的转变是会计领域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甚至可比拟当年的繁体字转化简体字的汉字革命,今天会计人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在那时奠定的。
农业银行总行急需既有会计理论又有银行财务实践的人才改革财会制度,编写财会教材,并到全国巡讲。对于讲课,胡建忠是有理由胸有成竹的,因为他有着丰富的讲课经验,早在1987年开始,他便作为兼职教师在宁夏银行学校任教。
不出意料的,他的试讲非常成功,他被借调到北京。
他在一年多时间里,去过全国很多地方办培训班,培养了大批学生,他的学生现在很多都担任了省、地、县三级农业银行的行长。现在想起来,胡建忠仍感触颇深,他说“那一年的巡讲对我的锻炼很大。”
那几年,胡建忠在工作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存贷款都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利润却在下降,他认为银行业务正在陷入规模不经济的陷阱,他将这种现象命名为“贫困增长模型”,并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进行总结,最终将其归结为“六种经营现象”,并将此写入了他在2001年出版的专著《国有商业银行理财方略》中,这是他在近几年出版的著作之一。
1996年,胡建忠被提拔为农业银行总行国有资产管理处的处长,这次不同于两年前的借调到北京,而是举家东迁正式调到北京工作。这其实圆了一个藏在他心中许久的梦想。他在第一次来北京时,便被这个城市的博大和特有的文化底蕴征服了。那时他常常对女儿说,爸爸有一天会把你带到北京去,让你每天都可以去天安门广场,女儿还以为爸爸在讲故事哄自己开心,可后来爸爸的许诺变成了现实。“在与女儿相处的十几年中,我把未来的发展目标告诉女儿,女儿却总以为爸爸在讲故事,但后来故事一个个地变成现实”,胡建忠笑着说。
在胡建忠的职业历程中,除了他的父亲,还有很多人对他的行为方式产生影响,令他至今不能忘记的是自己在农业银行宁夏分行当副处长时的顶头上司。他的顶头上司做过宁夏自治区经委的领导,银行管理方面不是很精通,但非常善于团结人和调动下级的积极性,所以工作上也是有声有色。那时胡建忠刚刚担任副处长,在很多事情上不敢自己做主,所以常去请示领导,领导说:“你不要事事都请示,要敢于自己做主,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这番话对胡建忠影响很大,他说:“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在工作中不能越权,不仅不能越上级、平级的权,特别不要越下级的权,要给下属充分的信任和权力。”这为他后来的处世哲学打下了基础。
我是喝六盘山的水长大的,我的心灵像那泉水一般纯净,六盘山养育了我,同时也告诉我一个道理,人生应该有追求,要靠奋斗。
胡建忠坦言自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对未来目标的执著追求才使自己有了今天的成就。
他说有一个梦想一直萦绕在他心中,也是在进中年后他对未来人生蓝图的设想---他希望有机会创建一个会计研究院,并以此为基础,建造中国的“普华永道”。他说:“研究院主要研究中国的国情,研究适合中国的会计制度,研究适合中国的会计信息揭示和监督制度。我看到中国没有自己的跨国审计机构而揪心,我希望中国也能创造世界级的会计师事务所,走出国门为世界级的公司服务。”
胡建忠是一个爱学习的人,他甚至认为自己今天拥有的一切除了机遇和组织关怀外,主要靠自己不断的学习和更新知识得到的。来到北京后,他充分利用这里优越的学习环境,在学习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他不仅坚持完成了硕士学业,更积极参加各种能够提高自身能力的培训;他觉得自己英语口语差一些,便执著不断在华尔街英语学了四年之久;为了和英语爱好者交流,他在周末组织“英语角”,人数最多的一次达到上百人。
胡建忠常常以蚂蚁、蜜蜂和蜘蛛觅食方式的不同来对比知识积累的特点:蚂蚁是把食物都搬在一起,不分优劣;蜜蜂则是善于在众多选择对象中取其精华,实现由花到蜜的质变;蜘蛛的织网则是把一个个的点连接在一起,随意创造体系,却没有自己的体系。在这三种方式中,他认为蜜蜂的方式最值得借鉴。
他喜欢名师的讲课,虽然他自己已经被聘为几所大学的特聘教授,在实务金融领域已经有了一定的声望,但他仍然希望从国内专家名师的思想中汲取营养,为此,他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去听国内顶尖经济专家的课程,并且非常认真地做着笔记。
工作之外的胡建忠有两个爱好:听民乐和去茶馆。他说自己喜欢中国的传统乐曲,在那种氛围里是一种至上的享受,他的心灵仿佛在和古人今行精神上的交流,并在悠扬婉转的乐曲中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