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中心|设首页|入收藏|English|移动版|客户端|可做什么?|
首页 认识会计 会计人物 会计史话 职业规划 职场故事 职场动态 求职参考 实务操作 书讯书评 
您的位置:首页职场天地求职参考正文
 

今年的毕业生(4)

来源:第一财经周刊   发布时间:2009-03-20  作者:赵慧   编辑:zlcx

阅读:3890  打印   RSS 字号:||
  两个月前,贝乐敏曾深信两次一等奖学金、背景过硬的实习公司会给他带来不少好运气,但是如今他只能看一封封拒信塞满邮箱、听HR礼貌而冰冷的声音多次在耳边响起。他没有其它办法。他的面试经验已经能为学弟学妹们写一部“面经”了:有全英文面试半小时的,也有两个问题就把自己打发了的面试一轮一轮进行,现在,有机会面对最后一轮面试官的,只有工商银行了。

2009年1月,最后一家银行的最后一轮面试。

贝乐敏所在的小组共有6个人。第一个环节自我介绍,室内空调开得很足,坐在下面的贝乐敏仍有些微微颤抖。他每听到一个,都觉得希望减少一分:同济大学的那个是院学生会主席;交大的那个获得过特等奖学金,还当过同传翻译;第三个是同校的战友,曾经在花旗实习轮到他自己上台,面对眼前的强劲对手,他已经没有太多的想法。他甚至开始挂念下午的那场面试—那是一家小企业,老板是校友,他在电话里告诉贝乐敏,公司太小,而以贝乐敏这样的简历,应该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的。

3天后,贝乐敏拿到了工行的Offer。拿着电话,他先是一愣,然后就决定立刻签下。在近4个月的求职过程中,这是第一个Offer,也可能是他可以拿到的最好的Offer。

陈晓舟1月5日也领来了第一张Offer,来自交通银行。15天后,中行通知他被录用。他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他的烦恼进入到更高的层面—在Offer间作出取舍。

他花了一周时间思考比较。由于中行需要经过一年轮岗,之后再确定职位,陈晓舟最终选择了职业前景更为明确的交通银行,尽管每月薪水比中行要低500元。他打听到,交通银行的人际关系也更为简单。这对初出社会的他而言是个不错的起点。

他们周围的同学仍在忙碌着。这不是个顺利求职的好年头,陈晓舟很羡慕上一届的毕业生,他记得2008届经济学院硕士中有4人签约中金公司,今年这个数目降了一半;更糟糕的消息来自外资投行—今年它们的招聘计划已经基本结束,而经济学院学生和它们的签约人数为零。

贝乐敏所在的班级共50人,1月,有2人签约四大会计师事务所,4人签了银行,其余仍旧在投简历或面试。3月份,贝乐敏班上银行的签约人数增长到6人。此外,这个班上有1/3的同学准备出国深造。

叶思锦所在的MBA班级有60人,截至到3月初其中已经签下Offer的不足20人。叶思锦坚持一定要在剩下的3个月时间内把工作定下来,“坚决不能拖到下半年。”

(应采访对象的要求,文中陈晓舟、汪安华、叶思锦为化名)

上一页 1 2 3 4
更多关于 毕业生 的新闻 关于 毕业生 的论坛帖子
返回职场天地首页 >
 
 用户登录
视野周刊订阅 回顾>
热门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