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美国资本市场一向被投资人认为是世界上最完善的。其实美国的公司制度和公司治理方式至少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公司的资金主要靠公开发行股票募集即主要来自资本市场。股东十分分散且不断地流动着。大部分中小股东并不关心公司的经营管理和长远利益,而更多地关注当前的业绩和现金流量,即使跨国公司,真正控股的大股东是个人或其家族也不多。一些机构投资者(如共同基金)可能拥有较大股权,但它们不过是分散的个人投资者的代表。这样,管理公司的真正权力就掌握在作为受托方的经理层,特别是高级经理层如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执行董事、首席财务执行官等的手里。作为委托方的投资人即公司的所有者,反而处于公司的外部。对于公司的经营内幕,真正的经营业绩和未来的发展前景,经理层和投资人之间产生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这样的公司制度已颠倒了委托人(所有者)和受托人(经营者)之间的权责关系,对传统的代理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甚至可以说,在当前的美国上市公司中,已开始形成“所有者缺位,经理层(主要指掌权的董事和高层经理)越位”的反常现象;--是经理层在公司经营管理中已经拥有很大的决策权,而按照美国的公司治理原则,对经理层还要实行激励制度,通过经理股票期权让经理们也享有剩余索取权,并把他们的利益高低同股票价格直接挂钩。因此,这又将促使高层经理通过所谓盈余管理来粉饰企业盈利,哄抬股价,以便在他们的股票期权行权时牟取暴利。
如果把本文一、二两部分对比考察,可以看到:美国经济特别是其资本市场方面的发展轨迹,20世纪初的20年和最后20年,竟有某些重要的相似。当然,差别也是存在的。比如,两个时期的金融资本都有较大发展,而20世纪末则更突出,多种金融创新和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为金融资本近年来的投机和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两个时期上市公司都对会计和财务报表作假,20世纪初是在审计不起作用,由于企业以“保密”为挡箭牌,各自秘密进行的,20世纪末,美国已有各种监管证券市场的法规,建立了监管机构——SEC,并且既有外部审计,也有内部审计。就在这样似乎相当严格的监管条件下,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竟串通一气作假,特别要指出的是:金融分析师在这里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至于注册会计师,在安然事件中安达信会计公司所涉及的审计缺乏独立性,如既提供审计服务又提供非审计咨询服务,许多前雇员成为安然公司的主管,以及在觉察安然的会计问题后,不仅未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甚至销毁审计工作底稿等,都背离了公共会计师(PublicAountant)的应有责任。最近,美国《会计嘹望》杂志在。“安然事件的教训”一文中指出:“公共会计师不应当为他们的委托人作管理决策。相反,他们应当忠告有关会计问题,并反对管理当局的财务报告缺乏透明性,要提醒资本市场去注意公司活动的内幕。”此外,两个时期都代表自由放任经济思潮的抬头。不过,20世纪初,是百分之百的“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而20世纪末,美国已经是市场与政府管制相结合的混合经济了,只是在管制方面却有所放松。
三、结论:根本问题在制度
美国经济在上世纪最后20年代由于金融资本的大发展和网络经济的兴起,曾经出现一时的经济繁荣。但在这种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生产过剩和市场萎缩的危机,金融行业的高利润率并不能取代工商业利润率停滞不前所带来的忧患。金融是一个分配领域,金融资本本身是不能创造财富和价值的,它必须通过生产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增加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过去20多年,在美国,分配的不均衡明显地增强了。据统计,1981年收入最高的1%的家庭仅占美国财富的25%,而到90年代末,这一部分最富裕家庭占有的美国财富的比例已上升到38%以上。与此对照,美国同期的失业率则由4%上升到7%。过去10年的泡沫经济使美国财富的转移产生了新的特点:从中小投资人阶层向高层经理阶层转移。
为什么美国上市公司频频爆发财务丑闻呢?直接原因是上市公司的利润率下降,导致股价低迷,这不仅影响经理层(特别是高层经理们)的丰厚利益,而且有可能引发公司的财务危机以致破产。所以,他们必须编造虚假的经营业绩和良好的财务状况来欺骗投资人,力求稳定资本市场。进一步分析就可发现: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美国的经济制度和公司制度。过度膨胀的金融资本,使分配支配了社会再生产的其他环节,引起生产、消费、流通与分配之间失去了合理的相互制衡;公司制度中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错位关系和公司治理中激励措施(经理股票期权)所存在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激发了经理层为谋取他们的最大利益而欺骗所有者(主要指中小投资人)的财务作假的动机。
事与愿违。美国上市公司的财务作假终于引起了美国资本市场的诚信危机。美国《商业周刊》2002年7月15日一篇文章指出,2002年7月美国人开始大量抛售股票,股票投资人有如惊弓之鸟!美国吹嘘的股票文化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众所周知,正是所谓“股票文化”创造了过去几十年美国的繁荣和强大!也正是股票文化被世人公认为在美国投资最安全,其资本市场在全球最完善,因而使美国成为吸引世界投资最多的世外桃源!如今《商业周刊》的文章作者却惊呼:美国正处在一个大厦将倾的关头!问题并非如此严重!我们并不认为,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将再次降临美国。时代毕竟不同了。美国已积累了70年监管资本市场的经验,美国的公司治理、会计和审计等制度总的说来,仍然是世界上较为完善的(尽管有以上所说的种种弊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何况美国的经济还相当强大,只是作为资本市场的触觉——与证券相关的信息受到一些创伤而已!如今,美国总统和参众两院齐心协力,要切实对上市公司的财务会计信息不实打假。已公布执行的《2002年证券公开发行公司(上市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也称《萨班斯一奥克斯莱法案》),措施有力、力度很大,可以预料,这一法案对于抑制财务作假必然初见成效。但治标还要治本。财务丑闻归根到底是经济衰退、公司治理存在缺陷、会计审计不够健全等社会经济制度的反映。这一点,应当有一个清醒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