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中心|设首页|入收藏|English|移动版|客户端|可做什么?|
首页 认识会计 会计人物 会计史话 职业规划 职场故事 职场动态 求职参考 实务操作 书讯书评 
您的位置:首页职场天地职场动态正文
 

热了高价培训,冷了继续教育(2)

来源:中国会计报   发布时间:2009-01-20  作者:王涛   编辑:dxd

阅读:2552  打印   RSS 字号:||
  河南一位基层政府会计沈薇(化名)告诉《中国会计报》记者,2008年初她就特别想了解新的会计准则有哪些变化,还想听老师结合金融危机来分析解读一些新出台的政策法规,但随后单位安排的继教课程却让她很失望—内容几乎没变。那次学习,虽然开课人数有几百人,但每次上课却只有十几个人,许多“忙于工作、只求过关”的同学只有考试时才出现。“大家都图的是年检过关,有多少人会真正在乎学习效果呢,最后,我只能自己花钱再到北京参加‘全封闭培训’。”沈薇无奈地说。

其实,即使在一些教育资源丰富的城市,授课效果也并不都尽如人意。在北京,记者走访的一家“正规”培训机构竟简陋到在不足10平方米的“教室”里只有几个小板凳和一张小黑板—一副愿者听课的架势。而一些社会培训机构更是充分适应“市场需求”,直接打出了“免上课”的招牌吸引生源,“可补办继续教育和年检”的帖子遍布网络和街头,还可以“3人以上免费上门取送”。

缘何少人问津

针对这两年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一些业内人士表示,其中既有政策的无奈,也有培训机构的“内功不足”。

按2007年1月1日起实施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要求,所在单位须负责组织和督促本单位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而据《中国会计报》记者了解,很多单位却不主动支持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脱产学习,会计人的两难处境往往是“学习要学,工作要做”。

而且,一些地方继续教育的师资水平也有待提高。沈薇感叹地说:“听了本单位的课,再和刚刚在北京参加完的‘全封闭培训’一比,差距真的很大。后者的老师都是各领域专家,授课形式也很活泼,一堂课听下来真是眼界大 开,受益匪浅。”为什么继续教育不能达到“全封闭培训”的效果?陈莲认为这是个“悖论”:以新会计准则为例,因其内容庞杂,做一次培训,光教材加上师资的成本就可能需要上千元甚至更多,而一般继续教育按规定仅有24课时、学费不过100元,这样的条件很难把会计人需要的内容在继续教育中展开。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更多关于 培训 继续教育 的新闻 关于 培训 继续教育 的论坛帖子
返回职场天地首页 >
 
 用户登录
视野周刊订阅 回顾>
热门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