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中心|设首页|入收藏|English|移动版|客户端|可做什么?|
首页 认识会计 会计人物 会计史话 职业规划 职场故事 职场动态 求职参考 实务操作 书讯书评 
您的位置:首页职场天地会计人物正文
 

你所不知道的刘仲藜(3)

来源:中国会计报   发布时间:2009-04-03  作者:骆伟琼   编辑:zlcx

阅读:4862  打印   RSS 字号:||
  “要改革,就要尽量保护相关人的利益。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年人一步步退出去,年轻人同样要通过考试获得资格,如此才能平稳过渡。”刘仲藜道出了自己的良苦用心。

2000年的世纪之交,《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国家级媒体不约而同地报道了会计领域这样一件大事:“作为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行业,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率先在全国完成脱钩改制工作。脱钩改制后的事务所面貌一新,活力大增,注册会计师的信誉正不断上升。”看到这则消息,最高兴的无疑要属刘仲藜了。虽然当时已调任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但他认为,正是在体改办的协调和推动下,会计师事务所才得已彻底与行政脱钩,真正成为社会公正自律的组织。

当时的亚太会计师联合会等国际机构、国际大型会计公司和许多来访的外国会计师职业组织纷纷表示,脱钩改制是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信号。

让刘仲藜没有想到的是,自己与会计的这份不解之缘还能延伸到国际舞台。2006年,刘仲藜当选为国际会计准则基金会受托人。

“其实理由不外乎两个:一个是中 国日益扩大的影响力,一个是中国正在实行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刘仲藜显然落掉了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他自己的个人魅力。

这个部长当“官”有一套

走进刘仲藜的办公室,各个角落摆放的照片最能吸引人的眼球,那是他为“官”以来,担任不同职务时在不同场合与各位国家领导人的合影。现在,那已成为他一笔宝贵的财富。

黑龙江省副省长,财政部副部长,国务院办公厅副秘书长,财政部部长兼国家税务总局局长,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再加上现在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长,刘仲藜很好地完成了每一次的角色转换。

“财政部的工作是面宽,对方方面面都要了解,都要放在心上;理事会的工作是纵深,股票曲线图中一个带颜色的小方块,可能就要学整整一本书。

“我对国务院办公厅副秘书长的定位是,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

两年时间里,我只签发过一个文件,就是把一个会议的召开时间从‘明天’改到‘后天’。

“中央部门领导和省政府领导的职能不同,工作方法也不同。”这些都是刘仲藜对自己为“官”之道的精辟总结。从副省长到正部长,刘仲藜对“正副手”的理解更是颇为独到,“当副手最重要的是维护团结协作,维护一个集体的荣誉。当一把手要善于听取大家的意见,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更要敢于负责,如果见好的就揽过来,不好的就往外推,不下两次就会名誉扫地。”在日常的工作中,刘仲藜号称“777”,早上7点到办公室,晚上7点下班回家,星期天坚持加班。刘仲藜解释道:“早上7点到8点是最好的工作时间,肃静、没有会议、没人打扰,能处理很多文件。下班后,可能刚开完会,再给自己一点时间处理零零碎碎的事。”密件太多,不把文件带回家,不在家接待客人谈公事,这也是刘仲藜恪守的两大原则。

与他共过事的人都知道,刘仲藜还有个嗜好,那就是散步,早上半个小时,晚上一个小时。在他看来,散步不但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让他利用这段时间进行思考:今天干了什么,明天要干些什么。另外,游泳、打篮球都是他缓解工作 压力的好方法。

他常说,当“官”这些年,自己问心无愧,在离开每一个岗位时,那儿的人不是放鞭炮庆幸他走了,而对他多少还是心生留恋和不舍。

他说为“官”如为人,诚实尤为重要。多年以后的今天,刘仲藜还记得刚到财政部时,一位财政部老领导对他说的那句悄悄话:“在国务院开会时,你不发言就表示同意,所以有什么意见就要说,但不能多说,被咨询的人不能滔滔不绝。”

传奇人生的平淡归宿

“往昔即苦难”的回忆模式显然不适合刘仲藜,很少有人会像他那样总结自己的过去:“我这辈子平平淡淡,能记起来的都是些快乐的事。”事实上,他的人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宁波孩子,商贾出身,幼年举家搬迁至上海,18岁考进当时的东北人民政府,从此走上仕途。

他抡过锄头,也炼过钢铁。“我还打过山火呢!”他说的“山火”是1987年大兴安岭的那场大火。那一年,已经是黑龙江省副省长的刘仲藜受命控制大兴安岭的西线火势,阻止火焰蔓延至内蒙。“当时,西线120公里,每50米一个战士,火势几次差点突破我们的防线。”说起当年在山上蹲守的1个月零两天,刘仲藜丝毫不提苦和累,而是把它当成一生中最宝贵的经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更多关于 刘仲藜 的新闻 关于 刘仲藜 的论坛帖子
返回职场天地首页 >
 
 用户登录
视野周刊订阅 回顾>
热门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