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满怀期待地盼来了最后一个项目。别人的最后一次一般都是待在自己的国家,因为方便日后的找工作和面试,但是我申请了澳大利亚,特别想抓住最后的机会把英文再锻炼一下。接到通知去墨尔本工作6个月的时候,我整整兴奋了大半天!从澳洲到东南亚到日韩再回到澳洲,我的运气实在太好了。
可是来了之后,才发现这里和地狱没太大区别。以为这会是我轻松的最后一个项目,没想到竟然是最最痛苦的6个月。原因之一,业务复杂,是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金融业。原因之二,遇上一个工作狂高级经理,平均一天睡3小时,最高纪录是五天五夜不合眼。原因之三,我的直接经理是日本人,为人谦和,但有时候也显得比较软弱,而且团队太大,无法一一照应到。原因之四,我们一共七人,三个美国人,三个中国人,一个欧洲人,文化冲突非常强烈,有时沟通很困难。
人生的悲哀在于不确定自己要什么。我很矛盾,很有挫折感。我觉得现在正是赤裸着自己,拿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一开始的几天,我就是一直刻意强迫自己去做一些以前都不愿意去做的事情。所以反而效果不好,自己也活得很累,因为那根本就不是自己。
紧张的审计开始了,我以为在业务方面会好一点,可是没有。我对金融业一窍不通,独自做四种产品的收入确认,面对三套截然不同的复杂系统。大家分布在3个不同的地点,各忙各的,没有同事可以互相商量。客户虽然不错,但也不能完全依赖。而且从第一天起,老板们就逼着我们要审计问题。这是从来没有过的。自认还是个比较积极的人了,可是重压之下还是会变得非常烦躁。在历经两个多月没有回家之后,我的情绪恶劣到了极点。工作上的巨大压力,情感上的巨大压力,又无法在团队中得到安慰,我的情绪开始有了很大的波动,第一次有了一种近乎崩溃的感觉。
千辛万苦终于熬到圣诞节。第一次在南半球过了一个夏天里的圣诞节。客户纷纷休假,我们也得以轻松几天,好好看看这座美丽的城市,以及去附近的旅游胜地度假。我就经常独自走去距离公寓只有几个block的闹市,坐在David Jones百货公司门口的长凳上晒太阳,听街头艺人动人的琴声,看孩子们追着白鸽在周围欢呼雀跃--原来生活可以那么美好。
领导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拥有的,也不是仅仅基于理论、纸上谈兵的。在这个项目快要结束的时候,虽然有点晚了……但是我开始尝试着tough,对我来说这是树立威信的第一步。有时我会很直接并坚决地说“不行”。这时经理也给了我一个机会去指导整个小组完成一项任务。之后不仅是从他这方面,也是从同事方面,充分肯定了我的能力和进步。得到的考评结果也比自己预期的好。
曾经担心无法胜任领导工作,但现在想尝试一下。临近毕业的时候,诚实地回答内心的这个问题:你有信心吗?不能说很坚定,但还是能够比较坚定地说可以。我对自己有信心。带着这种信心去参加毕业面试,不管结果如何,我都可以坦然诚受。
七
终于做完最后一个项目,我满怀期盼地等来的,却是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
2009年的1月,这个冬天特别寒冷。网上遍布裁员的消息,公司里也是人人自危。收到通知毕业的信时,没有狂喜,只是长叹一口气,觉得辛勤工作两年,终于等到这一天。在电话会议上,HR反复强调这一次经济形势不是一般的不好,而是非常恶劣,很多小型业务集团都不再招人,大家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这为我的职业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但是我倒没有过分的担忧,因为我的要求实在不高,只要在上海,有一份工作,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就可以了。
可能是这种顺其自然的态度,好运很快光顾了我。我有了两个选择:业务集团在公司里是公认最好的两个,职位也很好,级别比现在高一级,待遇基本一样。A:虽然不至于享受生活,但是相对上手比较容易,手下有一名助手,工作地点比较近,可以兼顾家庭。B:向上直接汇报给CFO,向下要管一帮比我还老的大男人,而且工作地点很远。
回头看看我的简历。大学和第一份工作,是初入职场打基础的第一阶段。学好英文,并考出专业资格证书。然后跳到现在的公司,是得到国外工作机会并且锻炼soft skill的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我希望自己能培养管理能力。所以从内心说,我很想得到B的offer。
对于面试,我对自己说,还是要保持平常的心态。尽人事,知天命吧。于是认认真真准备了几天,一月飞回国面试,顺便了解两家公司。结果很顺利,两家都给了我口头offer。并且有China CFO主动给我发来信,要谈谈“今后的发展机会”。
回来后把情况和家人说了,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了一番,结论居然是一致的:选A。理由很简单:做女人不要那么辛苦。
我失望了。然后开始了持续一周的内部战争。他们想要说服我,我也想说服他们,可是没有结果。大家都很固执。LG的态度尤其坚决。没有人支持我,除了最好的朋友。可是当我告诉他全家都反对的时候,他给我写了一封信,信里只有两句话:你就做一回乖女儿、好老婆吧。有时缺憾美也是一种美。
于是,我绝望了。我觉得这一次可能是自己错了。
生平第一次,如此强烈地感到原来我并不是一个人。原来家庭、婚姻给予我诸多的满足,也带来必要的义务。原来我再也不可以任性地为自己做出什么决定。也是生平第一次,开始有些埋怨“女人”的身份。因为是女儿、妻子,所以不得不把家庭计划也考虑到职业发展的道路上来。
于是思想斗争后,我决定放弃了。
那一天,早早来到公司,对着电脑发呆。写完两封信,一封发给HR告诉他我的选择。另一封打算直接发给公司A。第一封发了出去。发第二封的时候,迟疑了许久要不要按下“发送”。明白说出去的话是收不回来的。那一刻,我想了很多,我不知道我的人生会因为这一次选择发生什么变化。或者是不是太过慎重了?这只是一份工作而已。
犹豫了很久很久,最终没有把第二封信发出去。我决定先和HR谈谈。HR和我已经很熟了,他看着我成长起来。他一直试图保持中立,放手让我自己做出选择,但是也说了意味深长的话:Maggie,A是一个比较平常的、一般毕业生都可以拿到的职位,但是B是一个great job,而且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机会。然后我们仔细地分析了我的长处、短处,可能会碰到的困难。擦干眼泪,那一刻我仿佛看见了曙光和希望。被打动的我,想要改变主意了。
下午和B现任的CFO谈完之后,我马上给父母和LG打了电话。爸妈听了没说什么,表示这是我自己的选择,他们也不能太过干涉。而让我欣喜的是,LG的态度缓和了很多。几天之后,我发消息给他,说还是尊重他的意见,如果他不同意,我是不会签合同的。他马上就回了一条,说尊重我自己的选择,也会支持我,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就这样,一波三折之后,因为自己的坚持,可能还有一些自私,在这个寒冷的季节,我如愿以偿地得到了这个心仪的职位。觉得自己很好笑。以为五年多过去可以休息一下,享受生活,可是机会摆在面前就是舍不得,还是想拼。原来性格脾气生来如此,很难改变。要说我很有野心是不准确的。我从来没给自己设下什么几年做到CFO之类的目标,只是顺其自然,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机会来时好好把握,机会未到时好好积累实力。
我承认自己的运气还是很好的,从没有遭受过重大的挫折和打击。我是一清二白的背景和经历。几乎与此同时,和我同一年毕业的LG也升职做了审计经理,连续两年是先进工作者。这一年,我们在这座昂贵的城市也依靠自己的力量买下了第二套房子。
我时常提醒自己要知足,命运已经给了我太多太多幸福:至今为止一帆风顺的事业,一帆风顺的家庭,并且可以一手掌握自己的命运。有个小故事说,大多数人们认为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但我觉得对自己而言最宝贵的其实当前的幸福生活。它难得并且易碎,值得毕生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