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俊朴, 郭菁菁)
点此阅读:视野和AA合作财会人员技能调查报告
近几年,以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为背景,会计的国际化和信息化步伐加快,传统的财务经理人正在向现代财务经理人转型,这种转变表现在财务经理人具体职能的变化。
财务经理人是个广义的概念,在这里我们把企业中主管财务工作的最高领导统称为财务经理人。从职位上说,它应该包括总会计师、财务总监、CFO(首席财务官)、财务副总裁等。如何称呼并不重要,职能范围和在企业决策中所扮演的角色才是体现财务经理人影响力的决定因素,因此,“财务经理人的转型”是指为了适应国际化新趋势和企业面临的新挑战,中国财务经理人群体在职能角色上的转型。
但在AA(特许会计师公会)于2005年末对关于财会人员技能的一项调查中。(视野注:本调查由视野同AA联合发布,调查报告地址为:财会人员需要哪些技能?)发现大多数财务经理人的职业技能仍局限于传统的会计核算、会计报表和税务处理等方面,而在内控、预算、投融资、风险管理和信息管理等现代财务经理人应有的技能方面普遍不足。
财务经理人的转型是必然的,但转型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充斥着各种因素,这些因素对财务经理人的转型会造成影响,甚至会使这个过程迟滞,这些因素是财务经理人需要面对、克服或解决的。
为此,本刊与AA合作,对一些业内人士进行了专访,期待这种与业内人士的“对话”能够揭示中国经济转型中财务经理人面对的深层次问题。认真面对并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中国经济转型中创造一个和谐的财务管理环境尤为重要。
丘创:景华天创(北京)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曾在中国人保信托投资公司、正大集团、万通实业集团、用友软件任中高层领导,FA(资深AA)。
徐武:中粮集团高级职员,多年在国企任职,AA。
席晓珲:壳牌(中国)勘探与生产有限公司高级职员,曾在IBM等知名外企任职,AA。
“转型”的提法是否准确?
《财会学习》:财务经理人“转型”这个提法很多媒体都曾提到,您认为财务经理人“转型”的提法准确吗?其内涵是什么?具体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丘创:“转型”这个词我认为很恰当,数年之前我就考虑过这个问题,只是没有像你们这样,把这个问题系统的提出来。我认为“转型”是一个紧迫的问题,转型的核心内容是“影响力”,它的具体内容应该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具体分析,现在谈的“转型”多针对国有企业的总会计师。
徐武:我曾听到过这种说法,我认为这个词的提出反映了当前一个现状,就是我们国内的财务经理人与国外同行相比,地位还比较低,应该有所提升。我认为“转型”的标准是在规范的公司治理下,财务经理人能否取得与其作用相称的地位,基本上可以把国外的一些优秀公司里的财务经理人作为“转型”参照标准。
席晓珲:因为一直在跨国公司工作,对外企的情况了解得多一些,对“转型”这个词的内涵,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解释。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充分发挥财务经理人在公司管理决策中的作用。这一点在跨国公司里表现非常明显。
为什么要“转型”?
《财会学习》:前不久,普华永道在对亚太地区400名CFO调查之后,对外界宣称:“在中国,除了一些著名的跨国公司外,大多数中国企业的财务职能仍停留在传统的记账阶段。” 您对这种调查结果有何评价?
丘创:这实际上反映了国内财务和会计管理整体水平还比较低的现状。据我所知,近几年,国内某家管理软件公司70%的收入来源于财务核算,其他如ERP等高端收入只占30%,收入构成里面供应链方面的收入都很少。软件公司的大量收入还来源于中低端的财务核算,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中国企业的整体财务和会计管理水平亟待提高,所以想了解中国企业的财务和会计管理水平,只要看看软件公司的产品收入构成就知道了。实际上,传统的财务和会计职能已经落后于企业发展的需要了,跟不上形势才需要“转型”,“转型”肯定是可以解放生产力的。
徐武:我认为很多企业根本没有提升财务水平的动力,这主要从成本角度考虑,包括人力成本和配套成本,其实人才现在并不缺乏,包括本土培养的人才和“海归”,其中不乏优秀的人士,只是很多企业不愿意用。还有一种企业是空有筑巢引凤的愿望,但把人才招进门后就开始“叶公好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