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会计大事评说[三](3) |
来源:待查
发布时间:2004-09-28
作者:郭道扬
编辑:admin |
|
(一)20世纪早期企业财务会计组织建设的成就。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无论是美国的公司,还是西欧、日本的公司,都将破除传统的企业管理组织制度,建立新的权责统一及组织层级分明的管理组织制度作为改革进取的目标。在这个阶段,改革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三种组织模式的创立方面: 1、“集权的职能部制”模式。这种模式设计集中体现了财务会计管理权的高度集中与分设职能部门对口进行管理。公司上层或设财务副总经理垂直领导本组织系统,或设财务会计主任统领本部门,参与公司上层的经营决策工作。与20世纪以前的企业职能组织部门相比,这种组织模式使财务会计的组织地位得到明显提高,管理能力更强,作用更大。 2、“直线组织结构”模式。这种组织模式系参照军队组织原则设计的,它将财务会计部门纳入直系组织之中,设置财务部长统管财务、会计及出纳。这种组织模式适合于中小型企业,因而应用面广,组织效率较佳,也易于公司经理实行全面控制。同时,财务部长一职设置影响也颇为深远,其后它为许多国家所仿效,成为公司财务会计组织建设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方面。 3、“分权事业部”组织模式。这种组织模式遵循“集中管理与分散经营”的组织原则,把决策权集中于公司上层,而按专门化设置若干个事业部具体负责组织各自的经营活动。1924年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在改革中确立了事业部组织体制,当时,在董事会领导之下设置财务与执行两大委员会,并把财务决策工作交付财务委员会进行,而这种决策工作又依靠所属的财务会计部门,使决策与执行协调一致。公司的总经理通过“总管理处”组织企业的经营活动,其中财务部又是总经理所依靠的首席管理部门,而在各事业总部及总部所属各事业部中又具体设置会计部门,负责各事业部的核算及报告工作,它们的工作由财务部统一进行管理。这样,通用汽车公司自上而下便形成了财务会计方面的科学而又系统的组织格局。由于组织效益显著,故到1928年该公司生产经营与经济效益均处于最佳状态,最终使其超过老牌的福特汽车公司,成为全美乃至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公司之一。 比较而言,上述三种组织模式以“分权事业部”组织模式为最佳,对后世影响大且持久,可以讲,它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企业组织建制及其创新发展的基础。 (二)20世纪30年代后企业财务会计组织建设的重大成就。从40年代开始,当大科学、高新技术与大工程、大企业的发展格局形成之后,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企业经济发展迅速,日新月异,并且有越来越多的大中型企业已面向国际市场求生存,求发展,生产经营国际化的历史进程逐步加快,经济全球化的特征日趋显著。因此,巨变之中的科技与经济环境,对企业组织的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它促使企业组织的改革工作进入到科学、系统而全面的建设阶段。 1、财务长与总控长的设置及其公司财务会计组织系统建设的完成。尽管美国的董事会制度师承英国,然而美国的企业却十分明显地发展完善了这种制度。其一,美国企业的董事会特别重视公司财务,它们通过完善“财务委员会”组织建制,使财务会计部门在企业上层经营决策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二,美国企业在上述基础上创立了财务长与总控制长分工协作理事的组织制度。设财务长(treasurer)主理财务,而设总控制长(ntroller)主理会计及成本控制,二者之间既分工明确,各司其事,而又密切结合,在财务与会计管理工作中协同发挥作用。1950年英国企业会计管理考察团赴美专门对这一组织制度进行了调查研究,在考察团所作研究结论中认为,美国企业的这一创举,不仅进一步提高了财务会计部门的组织地位,而且提高了财务会计组织的科学性、系统性及其权威性;最后,在财务副总经理统领之下,在企业中形成了财务长、总控制长、内部审计长并立的组织格局,从而奠定了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历史事实表明,美国企业的这一组织建设成就其影响不仅是世界性的,而且也是极其深远的。 2、分权的事业部组织体制在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普遍采用及其发展。实践表明,具有“部门化组织结构”的事业部组织体制,卓有成效地提高了对企业经济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水平,并在大中型企业中具有一定的适应性。据1969年统计,在美国最大的500家公司中,就有76%采用了这种组织体制,并在应用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了这种组织体制。在30年代后,事业部组织体制先后被西欧经济发达国家所采用,并且发展成为具有多种形式的事业部组织,企业或按产品划分事业部,或按地区划分事业部,或按产品与地区的结合划分事业部,都在试点中取得成功。
|
|
|
|
|
|
用户登录 |
|
|
一周热点新闻 |
|
|
热门招聘 |
 |
|
|
专题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