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中国
20年来中国经济改革的历史进程表明,一方面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必须相应解决好会计的转轨变型问题,另一方面经济的对外开放及中国经济进入国际经济大循环,在国际市场上得以发挥作用,也必须解决好会计国际协调方面的问题。而正是从这两方面出发,中国的会计改革以会计准则的建设作为一个重点,从而把握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推动中国会计发展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中国今后的任务一方面在于缩小会计管理工作与经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则在于解决好会计准则的发布与执行中尚存在的一些问题。
事实上,财务会计准则已成为国际经济法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在维护国际经济秩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也解决了国际经济协调方面的许多关键性问题。从发展趋势上考察,未来经济全球化的程序越高,会计准则也必然会在国际经济管理与协调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会计准则在会计理论体系本的重要地位
应当明确,会计准则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簿记制度或会计制度,其关键便在于会计准则具有很强、很系统的理论性,一套会计准则便是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一个体系。作为会计的行为规范,它不仅指导对会计事项的处理应当这样进行,而且明示为什么要这样进行;它不仅针对会计事项或问题的处理就事论事,而且可以正确揭示对若干会计事项或问题的处理规律;会计准则对于会计环境的变化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它适应环境的变化不断有新的发展,从而能在理论与方法上保持它的先进性;同时,会计准则作为一种准法律制度,它将执行方面的法定性、指导执行方面的理论性、技术操作规范处理方面的一致性统一起来,最终集中体现出它的权威性、系统性及科学性。
可以讲,20世纪很多重要会计理论的建设与发展都源于会计准则的研究成果及其这些准则在实践中的运用,几乎每一重要会计概念的建立都与会计准则研究工作相关,故现代会计的发展成就很多都体现在会计准则的研究成果中。会计准则研究成果理论价值的体现,又深刻地影响到现代会计相关理论的发展,促使现代会计的理论体系始终保持它的先进性。
更值得注意的是,会计准则研究、发布、执行工作具有十分广泛的社会性,首先它是会计理论研究者、会计教育工作者、会计与审计实际工作者、金融与财政工作者和领导者,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相关行业共同创造出来的成果;其次,它的研究过程及其成果深刻地影响到会计教育部门,影响到教材建设及对会计人才的培养;再次,它的执行牵涉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其中它尤其受到投资者的关注;最后,它不仅推动了政府间在会计方面的沟通,而且促使各国的会计工作者、审计工作者及会计理论研究者、教育者的广泛合作。
20世纪的会计准则建设如同在全世界架起的一座金色桥梁,它连接着全世界的经济交往,规范着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间、公司与公司之间的会计行为,为经济朝着全球化、一体化方向发展开辟了通道。世界的今天已经通过会计准则造就了世界会计大联合的发展态势,而世界的明天一定会进一步通过这座金色桥梁,实现全世界会计工作者、教育者、理论研究者的大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