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人文情怀 访长江商学院副院长齐大庆博士
长江商学院副院长、会计学教授齐大庆博士 图片来源:长江商学院
一米八五的个头、牛仔裤、笑容可掬……在长江商学院,他总是和每一位遇见的同事亲切地打招呼,因为在他看来,每个人只有职业的差别,人和人的本质上应该是平等的,所以他说“不管做什么工作,我们应该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每天都要跟很多人接触,别人的这种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到你对今天生活的体验,所以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让别人觉得每天都很美好,这是每一个人应该做的”。他就是长江商学院副院长、会计学教授齐大庆博士。
学生时代:不解的人文情结
齐大庆出生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父母亲都是大连理工大学的教授。在这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中,他从小就受着双重熏陶,文理科的水平一直都保持均衡的发展,成绩也非常优秀。从中学开始,他才渐渐表现出对文科的特别偏爱。 齐大庆上学的那段日子正值上世纪80年代初期,国家当时正处于拨乱反正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国家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国家更多的是寄希望于通过科学现代化来促进经济发展,所以当时青年的学习典范都是一批像陈景润这样年轻有为的科学家。抱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想法以及出于从事科学工作在政治上犯错误的可能性较小的考虑,作为理科教授的父亲坚持要求齐大庆读高中的理科班,拗不过父亲的他于是选择了理科。 1981年,齐大庆顺利考入上海复旦大学生物物理系。生物物理专业是复旦学期最长的专业,需要攻读五年。大学的前三年,齐大庆和同学们跟物理系一起上课,后两年则是和生物系的同学一起学习。虽然物理一直也是他比较喜欢的学科,可是骨子里对文科的那种渴望总是在其心底萦绕。
机会终于来了。那时复旦的校长是谢希德老人,在任职复旦期间超前地提出复旦的学生可以攻读双学位的建议。很快,复旦就开始安排双学位课程。那年,齐大庆正在读生物物理专业三年级,根据当时的新规定,他可以申请国际新闻专业作为第二学位,这实际上是复旦新闻系和新华通讯社合作开设的专业。新华社在工作中发现,新闻报道中的很多领域不仅需要有专业的新闻素养,还需要有相应的专业知识配合,两者兼备的人才能成为优秀的专业记者。
国际新闻专业的考试非常严格,特别是英文水平要求很高,因为该专业基本上培养的是英文方面写作和报道的记者。经过严格筛选,他终于如愿以偿。1984年,已经读了三年物理专业的齐大庆,大学四年级时开始了生物专业和国际新闻专业的文理兼修。五年的生物物理课程加上大四开始攻读的国际新闻的课程,齐大庆在复旦整整学习了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