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家澍此后曾撰文称,会计本质的讨论在我国的特定环境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上的指导意义,它探讨了什么是会计,会计的未来是什么。几种观点都有其合理和积极的作用。“管理活动论”既提高了会计工作的地位,增强了广大会计人员投身于改革开放的信心,起了鼓舞士气、振奋人心的作用,又促进了会计职能的发展。会计人员纷纷进行预测,提供信息,参与决策,提高效益,推动改革。而其他的观点也拓展了会计人的视野,使他们对会计有了全方位的了解。而日后的实践证明,这多种观点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融合,相互促进,日趋完善。
遗泽——学术理论日渐繁盛
在成立大会上,除了讨论关于会计学科的科学属性和会计职能问题外,大会还讨论了会计管理和经济效果,经济核算制的关系问题;成本核算和利润分配问题以及关于建立我国会计方法体系的问题等。
学会首届理事会组成后,在当届工作中组织了若干专门性研究会,如专业会议会计研究会、成本研究会、会计理论与方法研究会和外国会计研究会等,进行一些专题性的调查研究;促进尚未成立会计学会的省、市、自治区成立学会,并在有条件的地、市也成立学会;推动和协助各地会计学会开展业余教育,举办各种形式的讲习班、训练班、函授班和广播讲座等,培训会计人员,提高在职会计人员的业务理论水平。
重要的是,在学会成立两个月后,学术刊物《会计研究》创刊,这是中国第一本会计学术核心期刊。这份刊物迅速成为中国会计理论界最具水平的思想理论的阵地,最高发行达到10万份以上,引领中国会计学界新思潮。
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会计学会加大了有关建立中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学术研究的力度,它在建立我国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会计学会推动下,会计学术界为建立我国的会计准则开展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为日后财政部制定我国的会计准则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