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效能CFO的五种习惯——访首钢总会计师方建一
与首钢总会计师方建一的初次谋面,是在2007年2月的最后一天。
有趣的是,其时方建一讲的一则小故事,也是关于“最后一天”的。那是十年前的事情,首钢集团尚处于资金危机中而未完全解脱。12月31日晚9时,北京下着大雪,方建一派人将刚刚收到的支票送至一家国有商业银行,以确保不出现跨年欠息。
方建一指出,做人要讲真诚,做企业更要讲真诚;做人与做企业是密切关联、不可分割的。
做人要真诚
方建一接管首钢集团财务工作是在1994年。当时,首钢集团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欠税和欠电费都达到了十位数……;几乎所有的银行都在判断着如何把握与首钢的关系。对于当时的情形,方建一感慨颇多:“没有亲身经历,根本体会不到改变银行心目中不良印象的难度,更无法体会这种转变过程的艰辛。”
在方建一参与撰写并荣获北京市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的《首钢投、融资的决策与管理》一文中,具体谈到了首钢集团曾经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困难。由于短缺经济时代的惯性,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首钢在投融资方面出现了失误,一是片面追求产量,扩大生产规模,忽视了自身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二是扩大投资规模,缺乏科学论证,基本建设战线长、摊子大、项目多;三是贪大求全,致使劳动生产率低下,整体盈利水平低。
正是由于此些问题,逐渐导致首钢集团陷于资金困境。这时,如果没有实事求是的勇气,便难以发现自身问题,并立志改善;如果没有真诚的态度,也就难以得到包括银行等各方面的理解与支持。
一方面靠自身积累,使得经营状况逐渐改善;另一方面靠真诚对外,以实际行动逐渐树立了诚实守信的良好公司形象。目前,首钢集团在绝大多数银行的信用评级是AAA级,个别是AA级,而这种“个别”是因为国内几家著名的大型钢铁集团也同属于此级别。
2006年度,首钢集团销售收入达874.7亿元,比上年增长9%;利润16.5亿元,比上年增长2.14%,生产经营创近年来最好水平。而这一业绩是在首钢搬迁调整的大背景下创造的。据首钢集团董事长朱继民日前透露,到2010年,首钢集团销售收入和海外营业额、实现利润、在岗职工人均收入将分别比2005年翻一番,钢产量将达2000万吨。
公司发展靠真诚,而一个人的职业发展同样靠真诚。
有一次,方建一在国家会计学院向学员讲授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实践内容。课堂上,有学员问了一个中国财务经理乃至CFO普遍面对的经典问题,即如何处理好与董事长及总经理的关系。
然而,方建一却认为这不是一个问题,并具体介绍了自身工作中所紧紧把握的两个基本点:一是树立大局观,自觉地与企业的根本利益保持一致,这样,也就自觉地与董事长、总经理站在了一起,同时依托自身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在沟通过程中逐步建立信任;二是按事情的本来规律去做,不去揣摩领导意图,对事要认真,对人要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