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在会计史研究方面的贡献
哈特菲尔德教授是英语系国家里最早研究会计史的学者之一,也是早期簿记学方面的权威。他的第一篇会计史学方面的文章是用德语写的,名字叫《两位先驱》。1907年,该文发表在奥地利的一家刊物上,它的重要性在于它表明了美国早期的会计理论研究者曾经预料到了19世纪欧洲大陆学者的学术观点。1977年,这篇文章被翻译成英文并发表在《会计史学家杂志》上。1932年,哈特菲尔德与A.C.利特尔顿一起合作整理了早期簿记方面的著作。1933年,由利特尔顿出版了其经典著作《1900年前会计的演变》,该书的第一章为缩写版的《历史辩护》,主要内容就是由哈特菲尔德完成的。除此之外,哈特菲尔德教授还在1926年和1934年的《经济学季刊》上,发表了两篇他关于(资本)一词的专门研究文章。证明是经济学家借用了这个会计词汇,而不是会计学家借用经济学家的词汇。
第三,对比较国际会计研究的贡献
哈特菲尔德对美国、英国以及欧洲大陆的会计文献和实务都非常熟悉。哈特菲尔德早在1911年就在美国会计师协会的年会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英格兰、法国、德国以及美国会计实务的一些差异”的比较会计研究论文,这篇文章直到1966年才公开发表。20世纪上半叶,美国关于会计和财务报告方面的一些观点和作法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哈特菲尔德与美国新一代的年轻学者们一起发挥了重要作用。现时的欧洲大陆语言不屑于从美式英语中吸取营养,而哈特菲尔德当时却相反,他并没有盲目地排外,而是把法国和德国的会计当作是可以学习的对象。
第四,对会计教育的贡献
早在1902年,哈特菲尔德就开始教授会计课程。但在当时,美国的知识界并不重视会计,大学里面才刚刚开始会计教育,甚至连教材也极度缺乏,因此各方面的条件十分艰难。他为了发展会计理论与实务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一方面,他为会计是一门科学而辩护;另一方面,他又通过深入研究已有的会计文献以及相关的法律条文,自己精心准备会计课程的教案并授课,取得了良好效果由于他曾作过芝加哥大学商业管理学院和加利福尼亚商学院的院长,培养了大量的会计人才,因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被称作美国“各地会计学教师的院长”。当然,哈特菲尔德教授也曾做过些被后人认为是“错误”的事情。例如,《会计评论》本来在1919年就会创刊发行,但由于他的反对,被整整推迟了7年,直到1926年才正式出刊。另外。美国人学会计教师联合会(简称AAUIA)在扩大成员范围、改组更名为美国会计学会,日益强调研究而不是教学等方面的规划与行为,都曾遭到了他的反对。
哈特菲尔德教授一生著述颇丰,涉及的专业面也比较广泛。现流传于世的著述主要有:1926年5月,载于《经济学季刊》上的论文——“‘capital’一词的首次使用”;1933年2月,在《会计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评格雷姆和卡茨的《法律实务中的会计》”;1 934年1 1月,在《经济学季刊》上发表的论文——“‘capital’一词的早期使用”;1936年3月,在《会计评论》上的发表的论文——“众说纷纭论折旧”;1966年,在《会计研究杂志》秋季版上刊载的论文——“英格兰、法国、德国以及美国会计实务的一些差异”;1924年4月,在《会计杂志》上发表的论文——“簿记学的历史辩护”;1909年所著《近(现)代会计学》;1927年,以《近(现)代会计学》修订而成的《会计学:原理和问题》;1938年,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lCPA)出版的桑德斯、哈特菲尔德和莫尔合著的《会计原则的研究报告》(又译《论会计原则》),该报告又分别于1959年、1963年、1968年、1974年、1977年和1985年由美国会计师协会多次再版发行,对美国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及其一般公认会计原则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今池.现代会计理论.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
[2]葛家澍,刘峰著.会计大典—会计理论.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3]郭道扬主编.会计百科全书.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86.
[4]郭道扬著.会计大典—会计史.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5]孙邦治主编.会计发展史.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119.
[6] - and- MIS/Hall-of一Fame/Membership- in- Hall/Henry- Rand- Hatfield.
[7] Parker, Robert H .2002.The triumphs and travails of an academicaounting pioneer.Aounting History, No.15, No.l, pp.60- 75.
[8] Parker,Robert H. 1994. Finding English Words to Talk aboutAounting ncepts Aounting Auditing&AountabilityJournal, No.7, No.2, pp.70-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