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计划分公司财务主管(一年后可提为分公司财务经理)的招聘在应聘者中选CPA或中级以上职称者作为候选人,但伴着两场招聘结束收获的是失望甚至是挫败感。
从简历上阅读到的信息是,99%的CPA们工作目的地是省会城市,而我们需要的是派往地级市城市新机构的财务主管。电话预约面试时,先问对方是否愿意去其它城市,几乎所有的回答都是不愿意。多年的考试洗礼和职场的历练,使手持CPA金牌的账房们离开家乡离开原来的工作地,纷纷去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辉煌的前途。候鸟迁徙还有冬去春来,但人往高处走,和鸟不一样。
有一份CPA的简历,让我希嘘了半天,原因是看到他现在的薪资水平是1.5K/月,期望薪水是1.8K/月。于是不管他愿意不愿意去地级市城市工作,决定面试这位朴实的D兄。
D兄上午9:30准时到了公司。很实在的兄弟,30岁,电大毕业后,没敢放松学习,用了4年时间考过了CPA,在大街上你也许会把他误认为民工。他说,现在国营企业效益不好,业余兼了一个小公司的会计,现在毛收入也就1.5K/月左右……我问他是否愿意去地级市城市。D问薪水多少。我回答说:“根据学历、工作经验、资格综合考虑,大概是你现在薪水的2倍左右,最终由人事部定。”D犹豫了一下,回答说:“要跟家里人商量商量。”结果是D回电话说:“妻子不同意他去。”其实即使D愿意去,我并不能确定老板会同意。
唯一一名愿意去地级市城市(海归C所在的美丽城市)工作的CPA是一位目前尚在其它地级市城市工作,大学毕业三年,英语6级,去年通过的CPA考试。他应是分公司财务主管合适的人选,但面试结束时问他有什么问题问我们,他问:“在地级市城市最长工作时间会是几年?”此君羽翼已丰欲凌空,地级市城市必不能久留他,只好忍痛放弃。
众里寻她(他)千百度,无人欲往。最后和人事部商量在当地媒体发布招聘广告,英语不要求太高,相当于四级水平即可,重新选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