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瑞雪》第二章)
第三章
雪莹走得很慢。重重的心事遭遇了深深的积雪,使她不敢也无法走得太快。她在努力走得更稳更快,但无论怎样走都很费力。正专心走着时,猛抬头就看见一个小红点由远而近,是一个孩子,快到近前时,雪莹认出是依云,立时便收了游弋的思绪,微笑着快步走向由远而近的女儿,边走还边招手对女儿喊话,让她停在那里等着,自己马上就过去。
依云从远处跑来,一身红色,在茫茫白雪的印映下,如一团火滚动着向雪莹而来。还没等到妈妈跟前,就迫不及待地喊道:“妈妈,快去看!我们堆了一个雪人,一个大雪人,还戴着帽子,围着围巾,还戴着眼镜叼着香烟,太神气了!快去看吧!”雪莹见到孩子,心里果然一阵兴奋,孩子长这么大,母女两个似乎从来没有分离超过三天,孩子再怎么俏皮、捣乱、出岔子,雪莹都没有真正骂过孩子,更不用说打孩子。思林不在的日子,母女两个就有点相依为命的感觉,孩子病了、伤了、玩丢了,雪莹着急上火,都觉得是理所当然。而自己身体不适、遭遇不快的时候,孩子也很会照顾雪莹。有空了母女两个就会出去走走,或者在家里做做操,玩玩游戏,雪莹郁闷时,孩子也会过来跟她聊天,陪她伤心,逗她开心……雪莹真的不知道,如果自己也要出去做执业CPA,孩子会怎样?
孩子并没有停住脚步等雪莹,显然是嫌她行动迟缓,还是继续往雪莹身边跑来,雪莹干脆站下来看着这红红的火团越来越近,已然感觉到她能温暖自己。恍然却觉出些不妥,孩子近些时才醒悟,原来她的帽子、围巾、手套等一应全无,就穿着羽绒衣风张烂伞地咋咋呼呼过来了。到身边时,更看到孩子袖口、裤腿、鞋已经有些湿,而身上没湿的地方也都沾着雪斑。雪莹边扑打着孩子身上的残雪,边有些生气地暗自抱怨父母,全不管孩子咚(折腾)成了什么样子!
傻丫头却根本顾不上这些,甚至都顾不上等气喘匀了,便一边拉妈妈往回跑,一边兴奋不已地说着堆雪人、打雪仗,要吗妈赶快跟自己去看。雪莹心头一软,想小孩子毕竟天性贪玩,况又有哪个孩子不喜欢雪呢?自己年幼时也没少因玩雪惹出事端!磕掉牙、摔伤脸都不是一次两次了,湿了衣服又算什么!依云又在城里长大,哪曾见过如此大而纯净的雪。想到这,便放松了抵拗,牵着孩子在雪地上跑起来,心情也不禁慢慢欢腾起来,荡悠悠地飘飞着,随雪花在风中起舞……
飘雪日子里出生的雪莹,一直是爸爸妈妈眼中的乖乖女。虽然兄妹三人,可两个哥哥都要比她大好几岁,而且他们家族的男孩子从来就不是那种喜欢被人宠爱着的性格,所以,她是享用着父母的所有宠爱长大的,一直到如今,即使已出嫁成家,成了别人的妻子,成了另孩子的妈妈。但至今妈妈一直叫她雪儿,爸爸叫她雪,哥哥们则叫她小雪,女儿依云就老笑话她这辈子是长不大了。小家伙有一次甚至很认真地对她说:“妈妈。你们给我取的名字不好,你们叫我云,可你叫雪,不是先有云才有雪么?云该是雪的妈妈,那我不就是你的妈妈了?!”雪莹怔了半晌,笑道:“那好啊,你就当妈妈吧,云妈妈!雪儿饿了,要吃饺子,快去给妈妈包饺子!”两人笑成一团。以后,女儿发嗲时就会叫她“雪孩子”、“雪娃娃”或者“雪宝宝”,并自称“云妈妈”。
虽然这几年,孩子一直跟自己在一起时间多,但雪莹知道孩子其实更爱爸爸,而且孩子对爸爸的思念是不用于大人的,虽然她说不出来,但常能让人感动到心碎。思林刚走离开矿物局那会,依云常问雪莹爸爸去了哪里?有一次居然问是不是:“爸爸是不是抛弃咱们啦?!雪莹笑着说:“说什么傻话呢!爸爸这么爱宝宝还有妈妈,怎么会抛弃咱们呢?”自己背过脸时泪水却不由自主地滂沱而下。雪莹差不多每晚都要给孩子讲睡前故事,有很长一段时间,依云都只最喜欢听《白雪公主》,并说:“宝宝睡着了,爸爸回来一吻,宝宝就醒来了。爸爸是宝宝的王子。”雪莹跟她玩笑说:“宝宝有宝宝的王子,爸爸是妈妈的王子!”依云急得大哭大闹不肯睡觉,雪莹好歹哄她说爸爸是宝宝的王子,这才算完。
无论如何,雪莹与女儿在一起的时候,是快乐的。虽然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她都不敢确信,这孩子是自己的女儿,即使明知道她是从自己肚子里生出来的,但自己似乎一直都还没有做好当妈妈的准备。也许,孩子的诞生完全是一个意外,是没有执行好计划的结果,但好在雪莹他们的计划中只有物理措施而未使用任何避孕药物,所以,当查出新生命的迹象时,两人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要给小生命一次机会。
意外降临人间的孩子,带给了雪莹他们异乎寻常的快乐。她小时候体弱多病,一到秋冬季节便隔三岔五感冒发烧,每次遇到孩子感冒发烧,雪莹都紧张得发抖。特别是夜里,尤其是思林走后那段时间,雪莹没少在大冬天半夜抱着孩子去敲诊所的门。有好几次怎么无论怎么敲门打门人家都不愿意开,只是问了孩子情况后,从门缝里送出一点退烧药、消炎药,让她拿回去给孩子吃了,等到天亮再去诊断。雪莹一边抱着孩子往回走,一边忍不住涕泪长流。冬天的冷风刺骨地吹着,她甚至担心眼泪会结成冰划破了她的脸。她倒不是怕划伤了会变丑,而是怕吓到孩子。后来她就学着自己打针,先是在自己身上练习,逐渐就敢给孩子打了。再后来连静脉注射她都可以自己操作了,不过这时,孩子的身体已经慢慢变得好起来了。
虽然和孩子一起度过的每一天,经历的快乐喜悦,承受的痛苦煎熬都清晰地历历在目,但雪莹觉得孩子真的是一转眼间就长大了。如今,她还记得自己当时看着襁褓中的孩子便略带微笑地看着自己边啧啧有声地吃着手指的可爱模样,那时自己就想,多亏了当时坚决地要留下孩子,否则失去这样可爱的宝宝该是多大的损失啊。那时候虽然喜悦,但总有一点担忧,觉得这么点的小家伙,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啊,谁知一转眼她就会走会跳、会说会跑了,再一转眼就背上书包去上学校了。随着女儿一天天长大了,带给雪莹的快乐并没有减少,但她日渐发现这小家伙慢慢变得越来越有了自己思想,在很多时候已经像是个小大人了,起先她对这种变化感到喜悦,觉得孩子长大了,自己多年的辛劳终于有了结果,孩子身体也好了,学习也过的去,而且不算是一个丑丫头,再略熏陶熏陶,便是一个可人了。然后呢,上大学,会去哪里上学,会不会离家很远,再然后,就会有了男朋友、嫁了人,就成了另一个家里的妻子和妈妈,那时,自己就不能再这样守着她、亲近她、爱抚她……每想至此,就如同孩子真的已经长大,象已经出笼的小鸟张开了翅膀,毫不犹豫地飞翔着,要去了远方,便有一丝惆怅取代了欣慰不期然在雪莹心头酝酿着、积蓄着、升起来。猛然警醒,雪莹觉得自己想过头了,她有时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已经老了,要不就是心理过早变老,否则,孩子才刚10岁,怎么就会有孩子马上就要离开自己的感觉呢。又想,即使离开却也是自然规律,纵然现在每家都是一个孩子,这也是不可避免的。反过来想,自己和孩子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过10多年,如今已经过去整10年,剩下不多了,一定得要好好珍惜的。人们常说,女儿是爸爸妈妈的贴身小棉袄,雪莹觉得这话这是没错,而且自己的这一件尤其温暖、合身、贴心。回想起来,即使是那许多在当时曾经嫌烦嫌苦嫌累的日子,现在看都是一份份弥足珍贵的礼物。这几年因为思林一直在外漂泊,回老家看望父母的任务就交给了雪莹,雪莹有空就带女儿回两边家里探望,女儿也很喜欢回老家,似乎那里也有她无穷无尽的欢乐宝藏。其实,雪莹知道,人生在世,便是一组社会关系的综合,每个人就像一个点,连接着不同的社会关系脉络,而最清晰最要紧的这几支就是自己的家人、爱人、亲属。这个脉络对于其中的每个人而言,都可以任意地破坏,也可以精心地维系,结果截然不同。对一个人自己来说,你的意义和价值很大程度上,是在这个脉络中,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点上。所以,有传统和文化的家族会很重视家族的荣誉。当一个家族已经没有了凝聚力和荣誉感时,这个家族一定已经没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