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一年中,不知道失望了多少次,眼看着过了年就29了,离30岁只有一年之遥,心中惆怅难以言表,恍惚间一丝不祥萦绕心头,30岁应该是个决定终生命运的坎,要是过不去,也许一辈子只能这样了。2003年12月,喜事终于传来,获知CPA最后一门通过的消息后,及时更新了简历,从此,接下来三个月的时间里,电话预约不断。
第一个公司是金蝶,金蝶可能不是冲着CPA的证书来的,赶巧了而已。那年他们想开发一套合并报表系统,需要一个系统工程师,而我,刚好有合并报表的经验,另外还有一个他们之前不知道的优势-电脑水平。造化弄人,和金蝶真的是有缘无份,前面曾多次提到过它,就在这次面试两个月前,曾经有幸收到他们的入职邀请,财务部,可惜的是正当我需要人民币的时候,开出的工资太没吸引,月薪4000,当时在R公司,已经是4500了。那轮面试或许在他们心中我的价值只有4000吧,尽管面子上的话总是说要是有能力,一定有机会升职加薪并且不封顶的。
再次接到通知时以为人事小姐电话打错了,人事小姐笑着说是另一个部门,技术开发部,系统工程师,原本是我很喜欢的职业,也是我刚毕业时比较感兴趣的,就决定再试一次。金蝶研发公司装修不错,面试我的是一个纯粹的电脑工程师小L,很年轻,财务方面是一个更年轻的女孩,通过了中级会计师,据小L说,他们还有一个领导,一共有三人负责合并报表系统开发。该系统需求分析或者说理论基础基于某四大对深圳一名企为上市公司年度审计报告而编写的合并报表流程。经过两个月编码测试,初步成稿,我的面试题目就是测试,直接打开电脑来操作,然后写一份需求说明/改进思路。L想的是让系统“傻瓜”化,一个没有任何经验的人不用帮助文档就可以使用,这点和我的脾胃挺投合的。
客观地说,L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以一人之力两个月能有如此结果已经非常不容易,而且已经可以测试运行。不过,如此开发出来的系统有几个先天缺陷。
首先也是最最致命的就是团队太过薄弱,谁能指望一个只有计算机知识的人开发出来一个优秀的财务系统?那位基本不懂计算机的会计师,也看不出来财务业务有多少广度与深度,实践经验更不想评论,至于那位领导,没有见过本人,有胆量仅仅领导这两个手下组成团队,不是真正的天才就是纯粹的“官爷”。
其次,合并报表理论基础文不对题,或者说需求分析不是真正的“用户”需求,这个直接导致了我对其前景的不看好。会计师事务所对于公司,重点显然不同,具体到该系统的一个实例,便是子公司月末要上传总公司标准“报表”,然后花很大精力研究自动抵销分录及手工抵销的编制,级级汇总并最终形成集团报表,中间无可避免要对某报表项目进行明细分析。因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报表”,它的需求永远是站在“报表”的基础上的,而公司会计则是从帐出发编制报表。在计算机信息化高度发展的21世纪,ERP系统采用类似手工Excel为底稿的“报表合并”有点落伍,甚至增加了合并报表的不确定性,浪费了财务人员的有限精力。
还有就是经验问题,很明显,他们两位应该没有接触过已经具备规模的集团公司的报表合并。经验这东西表面上可以由天份来弥补,但总要有初步概念才行。就像一个人没做过飞机,但知道飞机快捷,到了关键时刻,好歹也知道飞机可以作为火车的一个更好的选择,要是一个根本没有飞机这个概念的人,就算是伽利略,来中国旅游,他能想到使用飞机做为交通工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