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我运气好还是不好,Y跟进的那个项目是大家公认的W公司最烂的一个,业务量不是很大,却囊括了所有可能的例外情况,没有谁能轻轻松松弄清楚的,月末差异要是不是很大,便做一个计提了事,从报表层次看确实不重要,但总感觉有点不怎么负责任。成本同事们有点玩笑地说:“你要是搞明白这个项目,就什么都难不倒你了。”忙完了年结,Y很是醋意地对我说:“你运气真好,这次结帐,我把很多遗留的垃圾都清理了。”在我看来,事前没有规划完全,结账时,清理垃圾不是份内的事情吗?
成本会计的工作,在两个结帐的空隙,可以有很长的时间偷懒,趁着这个甜蜜期,紧锣密鼓地研究了物流对财务的影响,收货-发料-生产-完工-销售一条线,包括转仓,替代物料转号等。第一次使用ERP,确实没有什么概念,Y的重心,可能是在对财务及整个公司构架整体的了解上,成本做了快一年,并没有深入,临到交接,好像对此才有少许理解。成本会计C是财务部ERP的权威,第一面觉得他不苟言笑,有点距离感。物流对财务的过账,C做了一比较简单的表格,什么样的物流活动对应什么样的总帐科目,这就是传说中的一种Integration,通俗讲,就是物流与财务的集成,事实上,ERP原本就是企业资源规划(Enterprise Resourse Planning),所有其它模块与财务的集成都可以叫Integration。该ERP其实有不同的入口可以设置和察看详细的财务过帐科目,这些是在两个月中,工作之余逐条浏览系统菜单时偶然发现的,C是知道这些设置的,当有新项目时,都是由C提出请求,电脑部设置系统,C检查确认。由于不是接替C的工作,起初同C的交道不多。
有事情做的时候时间总是很快,转眼又一个月结,根据Y的做法,依葫芦画瓢,不出所料,帐结不平。Y有别的事情要做,帮忙的事情总不可能随叫随到,加班有点晚了,Y言先把系统下载的Integration等发邮件给他,晚上帮忙看看。有惊无险,大的差异找到了,小差异嘛,同样计提了事,反正需要保证存货余额正确,唉,还是有点不负责任。主管A笑着说:“山野,头三个月有Y在,以后可要你自己负责了。”有点压力了,好事。
经过一个月自主结帐,对W公司成本流程,好像有点入门了,起码大脑已经不是完全的空白。闲来无事,同C和Y经常会闲聊几句:“郁闷啊,来这里都几个星期了,对系统还不怎么了解。”C笑言:“你要求也太高了吧,才几个星期要是都了解了,还要我们几年的老员工做什么。”正聊着,被经理L叫了过去,开口一句便是:“你试用期通过了。”说的我很是诧异,W公司的人事效率之高,令人惊奇,离之前说的三个月试用还早着呢。接着谈了转正加薪,心里挺美。可等到发工资的时候,迟迟没见动静,由于是3月末入职的,不够半个月,在人事部,加薪竟然是从7月才开始,都第二次碰上了,不知道是否每个公司人事部都这么抠门。
5月中,财务部利用周末两天休息组织了一次旅游,名义上是年结工作太辛苦,作为犒赏大家的活动。刚过来一个多月就碰上,还是觉得不错的,以前的公司,一年都没有一次旅游。同事们讲,总监Q女士对财务部同事从来很照顾,这样的活动以前基本两三个月一次,当时部门人数本来也不多,组织相对容易。在我任职W公司的几年,这样的活动也常有,随着财务部同事的增加,加上Q女士负责区域的扩大,活动次数相对有递减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