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司的销售体系
很多公司都在折腾销售体系,就说我前公司吧。初期是区域销售,然后是产品线销售,然后是行业销售。
销售模式分为渠道和直销。基本上就这些几种方式的排列组合。我在上一家公司,这些方式都实行过,然后周而复始。每一次销售体系的推行和改变,都会经历销售阵痛,利益的纷争。只是有的先,有的后。
这一次进新公司,先通过一些资料,了解公司销售体系的变迁。销售体系的变迁,也就是公司的一部发展史。
是要市场份额,是推广自主产品,还是追求利润,公司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选择倾向。
这家公司和我上一家公司,有十分惊人相似的地方。
发现一个特别低级的错误,人力上一次做出的各部门社保预算,是包含个人自己承担的部分的。
还有,人力的组织架构与财务的成本中心,有一部分完全不能匹配。总之各分各的。
关于研发部分,这两天上司特别关注,让将三年来新项目产生的成品、半成品的销售情况统计出来。
但财务只能根据公司的一些编码规则来推断成品的编码,一些非独立销售的半成品嵌在别的产品里面,要将这一类半成品从BOM清单中提出来,还要统计出来,工作量相当大。
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很多的问题。
第一、沟通。
这两天我忙于预算,再说我也还在熟悉工作的阶段,上司就直接找主管会计要求一些东西,有一些事情,也只是开会的时候叫上我去听着。
听到的,就是上面要求的内容,要做新项目的收入情况统计。
第一要找到项目对应新产品、半成品编号;
第二要找出项目结案两年来的销售情况。
于是昨天纠集了研发、IT、财务人员确定流程和时间,只给两天。
我总觉得这里面有什么不对。
今天早上一到公司,我就叫上主管会计,重新找到研发总经理。
第一问要收入统计情况用来做什么。
第二问统计周期的确切时间,两年的概念是结案时间对月两年,还是后面的两个整年。
第三问关于嵌入其他产品中的半成本的定价问题。
结果确实与原来听到的说法有差异。原来他们只说要统计项目开发两年内的收入情况,似乎是要为业绩和绩效考核做一些准备,其实是要据此反映产品的生命周期。两年也不是准确说法,而是说从2006年以来的所有新项目产生的所有新产品的收入情况。
于是我提出产品的生命周期用销售收入也有缺陷,因为价格和销量都有周期。
我回到座位上,回想他们的沟通方式。
据会计主管讲,从头到尾,也没有人和他讲过做这件事,是为了研究产品的生命周期。
这里面有沟通问题、研发管理问题、销售管理问题。
还有一件事情,也是和沟通有关。
某一天,研发会计主管问我去不去研发部门。我最近经常跟她一起去各部门跑,认识一下人,熟悉一下流程,毕竟研发人员也有近千人。
原来是研发物料消耗引起了他们质疑。这个也是在预算过程中发生的。因为实际与预算偏差过大,他们认为他们不可能领了那么多研发材料。
于是给他们下去讲解每个月给他们的消耗报表。
最后我得出一个结论,以前财务发出去的很多报表,根本就没有人看。或者没看明白。
其实会计平时发给他们什么了,我并不知道,只知道她大概的工作内容。
因为会计主管说过,她会问过总监这些资料可不可以给之后,再确定是不是要发给我。
也许公司有太多不明说的规范。毕竟,财务要负责对测算产品的成本部分,而做成本,就会有BOM清单。
我有一天问了主管会计,她是否了解研发部门运作的整个流程,她说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