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概的回答是:
财务核算基础较好,但给业务部门提供的管理信息较少,财务信息呈片状;
具体工作与原岗位设定的偏离超过50%;
我的工作目标,基本上难以量化,很难评价;
关于公司的用人方式,优点是执行力较好,缺点是能干的人,事会越来越多,一件事你可以主动牵头以后,就变成你的工作,长期下去,会让人产生回避情绪;
同事合作很好;
制度有不能理解的地方,但可以接受;
公司不透明的地方太多,人为增加了管理难度;边界不够清晰;口径过多;
工资与目前的工作匹配。
大致就这些。人力资源总监抱怨预算一次次做,一些费用界定不清,责任人不清。举例说,比如培训费,能不能不让她们做预算了,就直接给一个指标,一定控制得住。
我笑笑,说控制费用不是目的,实现公司的整体目标才是目的。
人力总监说,她也觉得我的工作目标与岗位设置偏离。
我们总监打印了一份我的试用期目标,又打印了一份人力资源总监的面谈记录。
我们终于有机会谈我个人关于工作的问题了。我想我们四目相对的时候,脑子里想的,和嘴上说的,都不是一回事吧。我感到他对人力资源的反馈貌似很重视。
一条一条地和我重申,我一条一条地和他说我是怎么和人力资源表述的,解释我的“茫然”,最后重新和我明确工作职责。
我“茫然”的原因之一是,不知道他对我工作的预期,就是他的评价标准,我不知道一件事情,他需要我在什么时候,做成什么样的结果。
最近在前期长期未解决的问题上,经常听到他的一句话是,按财务的标准,某某事情就是财务的基本工作。
我茫然的是,既然是基本工作,这么多年都没有解决,就有客观原因。现在管理要求突然改变了,但条件并没有改变,没有哪个结果是当然的。
虽然公司有主动自行解决问题的风尚,但是,如果客观环境没有改变,仅靠一个人的热情和努力,是改变不了结果的。我没直接说,很多事情,需要他去推动。
发现舞弊案
还有一件事,我们竟然在误打误撞中,翻出了一件据说是公司到目前为止,最大的一项舞弊案。
在部门例会上,总监说了这件事,说是发生在研发部门,听得我心里直发紧,大意是伪造单据领料。
到开部门例会,我才知道研发物料上出问题了,还不知道是怎么样的过程。
然后才知道,原来就是在预算过程和初步的管理报表提供的过程中发现的。
第二轮预算提交上来以后,我们给研发提供了预算执行情况表,并指出其中一些项目预算偏低,请研发部门核查是否预算有误。
做技术的人就是认真,不逊色于财务。
于是翻物料清单,挑出了一些影响大的项目,然后去仓库翻单据,并复印出来。一直到这,我们财务都跟着做了,复印出来的单据给了技术。
他们发现,有些单据上的签字是伪造的。于是提交了内审。
目前还在核查中,不过到目前为止的金额,已经是公司历史上最大的一件了。
看,管理是有成本的,保密也是有成本的。
公司在研发这一块有如此多的漏洞,真是我初期没有预料到的。
我前些天和同事翻仓库,觉得有问题,但没想到问题这么严重。
还有这个仓库,也是我头疼的一件事。
我们财务又不管仓库,而且研发部自己都不管仓库,专由供应链来管理。如此多的跨部门,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协调好的,而且我们财务牵头,显然不合适。至少以我目前在公司的弱势地位不合适。
部门例会是周四开的,我周五就去了解了内审是怎么进场的。下午人力部门就找我谈话,周一一早总监又找我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