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中心|设首页|入收藏|English|移动版|客户端|可做什么?|
首页 认识会计 会计人物 会计史话 职业规划 职场故事 职场动态 求职参考 实务操作 书讯书评 
您的位置:首页职场天地会计人物正文
 

改变新中国会计发展进程的人——葛家澍(3)

来源:中国会计视野   发布时间:2013-12-17  作者:葛粉飘香   编辑:张立涵

阅读:7044  打印   RSS 字号:||
葛家澍老师会计研究和会计思想,以及研究成果,与新中国会计事业发展同步,对新中国会计理论和实务影响深远。

——有力地推动中国会计学术研究逐步且迅速地从政治化、标签化,转向学术化、科学化。由于中国长时期的政治高压与思想控制,上个时期80年代、甚至90年代的很多科学研究、尤其是社会科学研究,不仅方法、范式上不同于西方,且主要研究导向也要强调诸如阶级性、政治性、群众性等等。如果遵从这种逻辑与范式,中国会计研究的非科学化特征,还要延续更长一段时间。但我们看到的是,尽管“继承性”一文发表之后,还陆续有一些论文提到阶级性等特征,但这种非科学化层面的因素逐步让位给理性、科学的学术研究。

会计理论无阶级性的讨论,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80年代初关于会计定义的讨论。当会计被定义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它的潜在理论依据,同样还是会计无阶级性、无国界。也只有如此,作为“舶来品”的“经济信息系统”,才能同样可以定义中国的会计。

三、会计准则与会计概念结构的研究

在解决了记帐方法、会计理论的阶级性争论之后,会计界的核心研究话题就是会计准则,以及支撑会计准则研究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葛家澍教授上个世纪8、90年代的一系列研究,对这一领域同样起到引导与推动作用。

早在“论会计理论的继承性”一文中,葛家澍教授就用相当长的篇幅,讨论“公认会计原则”的产生与股份公司这一复杂的经济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因为会计选择余地的存在,主观随意性会损害会计信息质量,在不同利益集团之间会出现“厚此薄彼”的矛盾,因此,一套得到公认的会计政策选择标准,就有必要。葛家澍教授还针对几条最基本的会计原则,逐条分析它们对社会主义中国的适应性,提出中国同样要继承“公认会计原则”的内容。

由于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起,就执行统一会计制度。经过30年的实践,到20世纪80年代初,学术界和实务界对会计准则都很陌生,也不认为这是一个有意义的研究话题,至少,它距离当时中国的实践应该很远。因此,当葛家澍教授致力于研究会计准则与公认会计原则,并发表了一系列与会计准则相关的论文,如关于通货膨胀会计、稳健原则、国际会计与国际会计准则等。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准则与会计理论研究组1989年1月所召开的会计准则专题讨论会,在娄尔行教授、阎达五教授和葛家澍教授等的共同推动下,会计准则不仅成为中国会计理论界一个主要研究话题,它还直接推动了财政部成立专门工作组,研究并最终于1992年发布“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由此开启了中国会计准则制订与应用的实践。

与会计准则研究相关联的话题就是财务会计概念结构。葛家澍教授和娄尔行教授、常勋教授等在我国率先展开对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研究。葛教授发表系列论文和专著,讨论财务会计概念结构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等,如,1984年发表在《厦门大学学报》上的“美国财务会计理论发展的新阶段——评介《财务会计概念公告》1-3号”。1987年发表在《财会通讯》第10~12期上、题为“八十年代美国的财务会计”,是他给当时研究生讲授会计理论专题讲稿的一部分,主要讨论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制订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特别是财务会计概念结构产生的原因、主要内容、对会计准则制订的影响,以及未来会计可能出现的动向。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我们对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了解、兴趣和研究,除了当时包括娄尔行教授、常勋教授等对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原文翻译外,就是这种介绍、评论、分析与讨论性论文。

葛家澍教授还长期跟踪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研究。《上海会计》1993年分两期刊发了葛家澍教授另一份研究生会计理论专题讲稿“九十年代企业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评价了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最新进展及其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可能影响;1997年在《会计研究》上发表的“基本会计准则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中国会计准则中的基本准则如何充分借鉴、吸收美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问题,给出分析与讨论。在葛家澍教授和同行的推动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成为中国会计界所普遍关注、熟悉的研究话题。

葛家澍教授一直持续关注会计准则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包括之后诸如高质量会计准则、综合业绩报告等等。这一系列的研究,还丰富了当时起步不久的会计研究生教育、会计教材的编写。

四、公允价值:一个持续数十年的研究话题

葛家澍教授对公允价值的研究,开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早在1981年,他就带领学生展开这一领域的研究,公开发表了多篇关于物价变动会计的研究论文,如“通货膨胀与公认会计原则”(《中国经济问题》,1982年)、“西方财务会计的一个新领域——通货膨胀会计”(《财会通讯》,1984年3~5期)、“涉外会计制度与稳健原则”(《会计研究》,1989)等;同时,还出版社多本相关著作,如《通货膨胀会计》(1985)、《物价变动会计》(1991,与曲晓辉教授合作)等。正是在这些长期研究积累的基础上,葛家澍教授从90年代起,就持续关注公允价值的争论,并引领国内学术界关于公允价值的研究,使之成为一个在规范与市政两个层面得到相对较广泛的研究话题。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更多关于 葛家澍 的新闻 关于 葛家澍 的论坛帖子
返回职场天地首页 >
 
 用户登录
视野周刊订阅 回顾>
热门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