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中心|设首页|入收藏|English|移动版|客户端|可做什么?|
首页 认识会计 会计人物 会计史话 职业规划 职场故事 职场动态 求职参考 实务操作 书讯书评 
您的位置:首页职场天地职场故事正文
 

本土cfo的力量(4)

来源:商务周刊   发布时间:2010-05-08  作者:周烨彬   编辑:accliu

阅读:1928  打印   RSS 字号:||
本土企业的CFO是值得尊敬的,或许他们尚没有达到CFO的最高境界,但从起点来看,他们已经走过了很长远的路程,并朝着公司梦想和CFO的自我梦想前进
  永业CFO:喻越的加法和减法

在急速扩张的农业中,喻越一直在积极地为永业开源节流

永业集团CFO喻越的办公室是一个开放透明的空间,整块落地玻璃墙采取的是普通玻璃,他的工作状态甚至表情能够轻易地被其他同事看到。

喻越是个很实诚的人。当被问及“从纳斯达克的柜台交易转入主板的第一天,永业的股价涨到多少”,他并没有用一个概数去敷衍,而是微笑着说:“这一年,永业股价变动太大,我大概记得是7美元或8美元,你等我确认下。”他马上用自己的电脑查当天的股价,“是的,是7美元。”

2009年3月,喻越进入永业集团担任CFO。此前,他是一个想法很多并“爱折腾”的人。在深圳发展银行工作几年后,他折腾到美国斯坦福大学去读MBA;此后在美国UL公司(美国保险商实验室)总部熏陶两年,被派遣到上海站工作了3年。在大公司里,喻越觉得自己仅仅是一部庞大机器上的小螺丝钉,很难真正发挥能力。此后,他辞去在外企的工作,一头扎进了中国的中小企业。在他的努力下,他让一家深圳电子企业在欧洲顺利上市,此后又让武汉一家企业顺利从纳斯达克的柜台交易(OTCBB)转上主板。

在喻越加入永业集团之前,凭借公司董事长吴子申的闯荡,永业已经实现了纳斯达克的柜台交易,并通过两次融资募集到1935万美元。但柜台交易的股票很难流到二级市场,融资效率低、成本高,吴子申一直希望永业转上主板。在这样的背景下,有着成功经验的喻越进入了永业集团。

修炼内功的过程

在美国的学习和工作经验让喻越对纳斯达克有着很深的了解。加入永业后,他逐步解决了永业转板的三大关键难点。

转板的首要问题是董事会架构。当时永业是纯粹的私营企业,董事会中没有设置独立董事的职位。但美国证监会为了保证中小股东的利益,要求纳斯达克场内交易公司的董事会中必须有超过半数的独立董事。吴子申和喻越马上开始找寻合格并能够有利于公司发展的独立董事。喻越进入公司第二个月,永业就完成了公司结构的合理化,董事会最终定为7人,其中4人为独立董事,分别为做过多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邵孝恒、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郭晓川博士、南京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李心丹博士、中国农业大学动物营养和生物技术教授张日俊。

“我们特意挑选了不同背景的独立董事,张教授对农业行业非常了解,郭博士和李博士能够在宏观层面为永业把关,邵董事对审计非常了解。”喻越解释到,“这样就能够形成合力。”

其次是公司的合规化问题,为了符合《萨班斯法案》的要求,喻越找来毕马威会计事务所为永业做审计。他介绍说,毕马威把永业翻了个“底朝天”,认真审核了永业的每张单据、债券和股票,最后为永业出具了权威性的合规报告。

最后是纳斯达克主板对公司的硬性指标问题。要想进入纳斯达克场内交易,公司的每股股价至少是4美元,公司股东人数必须达到400人。而当时,永业的股价仅仅1.5美元,股东人数离400也有不小差距。如果在国内,这倒不是难事。国内的形势是“僧多粥少”,只要有公司股票上市,就会引发投资者一窝蜂的“抢购”。而发达的美国资本市场则是“僧少粥多”,市面上流通着3万多支股票。虽然上市门槛低,但如果公司不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就很难被投资者所关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更多关于 cfo 的新闻 关于 cfo 的论坛帖子
返回职场天地首页 >
 
 用户登录
视野周刊订阅 回顾>
热门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