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金字塔尖之惑
对财富的渴望之外,驱使着那些每天凌晨3点还在办公室里努力工作的人的真正力量,是对成功与成就的无限渴望,是对金字塔顶端黄金位置的强烈欲望。
投行的神秘与财富的诱惑“如果有人问你要进投行的三个理由,你说到第三个还没提到钱,你就实在太虚伪了。”
投资银行,一直是一个充满神秘感的行业。对于行业之外的人,似乎对投行的唯一了解就是其带来的巨大财富和一个个充斥着激情的资本故事。而那些在这个行业中摸爬滚打的青年才俊们也在自觉与不自觉中被人扣上了“金领”的帽子,但他们更乐意称自己为“专业人士”或“投资银行家”。
作为资本市场上的中介机构,正是投行的存在促进了全球资本市场在过去10年的繁荣与增长,从而推动了大批新兴行业和投资者个人财富的快速成长。这样的成长为投行带来了无与伦比的丰厚利润,也吸引了全世界的顶尖人才加入投行,实现自己的财富梦想。
当投资银行每每由于巨大的年终分红而备受指责的时候,恐怕只有身在其中的专业人士能够体会到这个行业的艰辛。没有节假日、每天工作20个小时、无休无止的电话会议、永远不会关的黑莓手机———曾经有朋友在离开投行前对我说:“我已经几年没有自己的时间了,若按小时计算,我赚的钱好像很少。”
直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刚刚进入投行时,坐在身边的一位董事。年近40岁,已经是团队中年龄最大的人之一。刚刚在体检中查出心脏问题,却还不得不每天工作至凌晨两点。他不仅要为自己的家人与健康担心,更要为自己的前程忧虑。因为他清楚地知道,他能够爬上金字塔下一层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无法晋升,面对他的就只有自然淘汰。
我在进入投行之前曾经被问过每个求职者都会面对的问题:你为什么要进入这个行业?当时面试我的董事总经理后来对我说:“如果有人问你要进投行的三个理由,你说到第三个还没提到钱,你就实在太虚伪了。”
在史无前例的金融海啸面前,这个行业的神秘与骄傲突然暴露在媒体的镁光灯和大众的审视之下。光芒逐渐退去之后,人们开始将众多的苛责加在投行之上,似乎投行就是“贪婪”的代名词。
我从不否认投行家们对财富的渴求,但财富的诱惑似乎还不足以令人做出如此巨大的付出与投入。我相信驱使着那些每天凌晨3点还在办公室里努力工作的人的真正力量是对成功与成就的无限渴望,是对金字塔顶端黄金位置的强烈欲望。
顶尖人才角力金字塔底“我不会告诉你,因为我们是竞争对手。”
投行内部的人才结构是典型的金字塔型,每攀上更高一层,都是激烈竞争的结果,对被淘汰者绝无怜悯。而每攀上更高一层,也都面临着更大比例的淘汰。
一般而言,投行的入门职位都是分析员,每年10月,各大投资银行就会在全球各地的顶尖高校中展开招聘活动。
尽管面试的过程如此漫长和压力巨大,每年还是有无数的顶尖学生渴望迈入投行的门槛。他们无不拥有顶尖的教育背景和学习成绩,并在很多其他领域表现出众。进入投行,意味着对他们过去成功的延续。一旦进入这个行业,他们的收入就已经在同龄人中遥遥领先,甚至远远超过已经在职场摸爬滚打十几年的师兄师姐。而投行中最吸引人的还不止聘书上的数字,因为盈利部门每年的年终分红往往高于甚至远远高于聘书上的基本年薪。
进入投行的第一年,对于这些精英学子中的很多人都是噩梦般的一年。他们会发现,自己无时无刻不在与身边的每一个人竞争,而每一个竞争对手都是那么优秀和那么聪明。我曾听过一个外人可能觉得耸人听闻的故事,或许有些夸张,但却真实反映了投行内部的竞争环境。一位毕业于某美国名校的高才生入职第一天,不懂得使用某个计算函数,便向坐在旁边的另一位分析员请教。两秒钟之内,他得到了这样冷冰冰的回答:“我不会告诉你,因为我们是竞争对手。”
投行的职业金字塔上,分析员显然处在最底层,面对的也是最繁重的工作。分析员之上便是下一个阶层———经理。在一个投行的交易团队中,分析员与经理的比例一般不会低于二,这也就意味着在这一轮的提升中会有至少一半的人被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