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城
曾有一位业外的朋友笑侃:“你们一年赚了人家十年的钱,但也消耗了人家十年的身体”。投资银行家所具备的技能和关系网络能够为投行创造巨大的价值,而在其他行业,这类技能所能发挥的作用就十分有限。一旦离开投行的平台,专业人士很难获得同等的薪资水平。
我的一位好友,博士毕业于美国某名校金融工程专业,最终决定放弃来自华尔街的30万美金的offer,她的理由简单却残酷:“华尔街上我的华人朋友中,每年都有一两个累出白血病或癌症的,他们用自己的命赚钱,却没办法用钱买回自己的命”。
我的一位大学同学,在校时有众多男生追捧,毕业后进入某美国投资银行工作,两年间与过去的同窗好友毫无音讯往来。这样的情况可以理解,因为大家十分清楚投行的工作节奏与压力,她不太可能有时间与朋友保持联络。
两年后的一天,我与她在中环的大街上偶遇,发现她与当年毕业之时已是判若两人。当年身上的清纯与学生气质已经被一种强烈的投行的专业气质所取代,脸上厚厚的脂粉也很难遮往日积月累的疲惫。几分钟的攀谈,让我听到了意料之中的话:“我真的是不想干了,周末也是早上两三点下班,男朋友不要我了,皮肤又这么差,去年只在大年三十休了一天假,家里父母都叫我不要干了”。
一年之后,这个女孩还在同一家银行的同一个部门工作。我相信,如果再有机会和她偶遇,听到的一定还是一样的话和一样的抱怨。每当我问对方:“这么难熬为什么还不走?”换来的往往是一个更难回答的问题:“你说一个做投行的还可以去哪里呢?”
事实上,投资银行行业内部的人力资源体系和个人职业发展轨迹是相当标准化的,而投资银行内部的薪资水平也远高于其他行业,只有顶尖的国际律师事务所和管理咨询公司能与投行相比。而投资银行对员工技能的要求与培养更是十分的专业与专一,因此,很多投资银行家所具备的技能和关系网络能够为投行创造巨大的价值,而在其他行业,这类技能所能发挥的作用就十分有限。一旦离开投行的平台,专业人士就很难获得同等的薪资水平。
“有多少公司会花这么大的价钱雇一个Banker?”投行家对现金流的依赖注定了他们对这个行业的忠诚。投资银行绝少担心员工流失的问题———虽然整个行业内部的人员流动性很大,但这仅仅是人才在不同投行间的流动。
刚刚进入投行之初,我曾与一位在行业中工作了20多年的董事总经理探讨职业发展的问题。我一直对这位年过四十、家有妻小、每天在办公室工作到凌晨一点的男人心存疑问:“您从来没有想过换一份轻松点的工作或早点退休?”对方对这个问题多少有些无奈:“有多少公司会花这么大的价钱雇一个Banker?”即便他到一家很大的上市公司去做CFO,所能拿到的薪酬也可能远低于现在的水平。
正因为如此,投资银行绝少担心员工流失的问题--这个行业本身的特点注定了从业人员对行业的忠诚。虽然整个行业内部的人员流动性很大,但这仅仅是人才在不同投行间的流动,有吸引力的薪资可以请到最好的人,而这样的薪资本身代表了持续不断的现金流。
每一个投行家都深知现金流对于一家企业的重要,他们也同样深知现金流对于个人的重要。虽然很多人在行业内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把退休挂在嘴边,但对现金流的依赖还是把他们留了下来,继续在一笔笔火药味十足的交易中战斗。同样吸引他们的,还有操纵巨大的资金和主导行业方向所带来的成就感。
投资银行其实很像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对于外面的人,进来了就实现了一个梦想;对于里面的人,出去则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作者:王迈 (现任过来人求职网CEO。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本科、研究生毕业后,赴香港某著名欧洲银行的投行部工作,工作期间参与企业资本市场融资和跨国并购交易总额逾20亿美金。后辞职创业,完成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