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葛家澍所系统评述和介绍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公认会计原则”等西方财务会计理论为中国会计理论研究与西方会计前沿迅速靠拢奠定了基础,他提出的关于会计本质的“信息系统”也成为我国会计学的主流学派。
在中国会计“走出去”的过程中,葛家澍的一些学术观点还被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的会计学家所引用。而一水之隔的台湾,更是称葛家澍为“大陆会计学界的翘楚”。
正是鉴于葛家澍在中外会计理论研究上的建树,后来他作为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和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咨询专家组成员,参与到会计准则的研究、制定工作之中,为中国会计改革特别是“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与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育会计人
葛家澍的弟子都知道,老师其实是一位地道的“红学专家”,能结合《红楼梦》谈管理和会计理论。
谁会料到,就是那样一次“意外”,让葛家澍为中国会计博士生的培养实现了一系列“零”的突破:培养了新中国会计学和经济学科的第一位博士(林志军)、第一位审计学博士(李若山)、第一位会计学女博士(曲晓辉),招收了第一位来自台湾的会计学博士研究生、第一位博士后研究人员。
时至今日,葛家澍已培养博士60余人,现在还坚持每年培养1-2名。
在中国培养会计博士,那时尚无先例,葛家澍慢慢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做法。打基础是第一步,在他招收的博士研究生中,外语成绩都是名列前茅的。这里的基础甚至还包括文学功底,葛家澍本人就是一位地道的“红学专家”,能结合《红楼梦》谈管理和会计理论。
还有一个非常“葛式”的教学方式让弟子印象尤为深刻,那就是读书报告会和专题研讨会。在博士生的第一学年里,他指定学生广泛阅读有关会计理论书籍,认真作读书笔记,并在定期召开的读书报告会上汇报自己的心得体会。第二年则进入专题研究阶段,由各专题研究者在定期的研讨会上报告自己的研究成果。这两个会成为弟子们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极好机会。
与渊博学识一起传授给弟子的,还有他严谨的治学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