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中心|设首页|入收藏|English|移动版|客户端|可做什么?|
首页 认识会计 会计人物 会计史话 职业规划 职场故事 职场动态 求职参考 实务操作 书讯书评 
您的位置:首页职场天地会计人物正文
 

“会计迷”杨纪琬(7)

来源:中国财经报   发布时间:2007-11-23  作者:待查   编辑:zlcx

阅读:8622  打印   RSS 字号:||
  1995年的11月11日,杨纪琬先生在他的学生为他举办的“庆贺杨纪琬教授从事会计工作60周年”纪念会上说,“我想在座的同学,今后如果要写一篇纪念我的文章,可以这样说:‘在二十世纪后半叶的中国有一批会计迷,其中一个就是杨纪琬。’”的确,在新中国的会计史上,有一批堪称“大师”的会计迷,他们在做人做事做学问方面的优秀品质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人。他们谦逊、朴实的工作作风,勤勉、严谨的治学精神对当今社会弥足珍贵。为此,我们即日起开辟“会计大师”专栏,以多种形式再现一代会计大师的精神风范。
  开发中遇到的首要问题是如何界定会计系统的边界。当时社会上有两种主张:一是主张开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并从资源共享角度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另一派则认为就当时的技术条件而言,只能搞会计信息系统(AIS)。杨老力排众异说,企业管理系统的开发已有教训,即使开发也是将来的事。完整的会计系统也不简单,眼下我们先开发账务处理和报表两个系统。要知道伤其一指不如断其一指的道理,不要好大喜功。他的一席话为我们指明了开发的方向。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圆满地完成了开发任务。在他的关怀下,我们先后出版了三部专著,为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此后,我们又在账务处理系统和报表系统的基础上,发展成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还试行开发了部分企业管理系统。根据杨老的会计管理活动论,我们总结出账务处理是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会计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核心的观点。并认为只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充分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沿着账务处理——会计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这样一个开发路线,就可以多快好省地开发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对此杨老说:“你们的这个经验非常宝贵,要推广,要起个好名字,我看就叫‘小系统发展论’吧。”当时我十分得意。杨老大概看出了我心中的秘密,提笔书写了“业精于勤,行成于思”的条幅赠于我。

杨老离开我们已经8年了,他对我的教悔未敢片刻遗忘。每当我在工作中因取得一些成绩而沾沾自喜或是偷懒的时候,那八个大字就鞭策着我踏下心来继续努力学习和工作。

“考80分的学生就是好学生,而得80分的教师则误人子弟”。其中味道,非追求完美者不能体会,非执著者不能品味

受益终生的精神财富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夏冬林

从教多年,身为人师,每当想起杨纪琬老师当年的教导,倍感惭愧。同时,也庆幸能够聆听师者的学问之道。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正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如火如荼时期,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现实经济生活中涌现的问题令人目不暇接。

变化中的中国,既需要理论指导,也需要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作为实用性的社会科学,“会计改革要为经济体制改革服务,既不能超前,也不能拖后腿”。紧跟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解决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成为过去20多年会计理论建设和会计制度改革的主题。杨纪琬先生关于经济体制和会计制度改革的理论思想正是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形成的。从利润留成、税利分流、两步利改税、承包制到实行股份制企业、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无不留下了杨先生深深的探索。在实践中寻找理论,再用理论指导实践,将实践与理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得杨先生的会计理论思想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

每当经济体制出现新的变革,杨纪琬先生总是能以敏锐的思想和深刻的洞察力以及对会计理论的准确把握从会计角度做出入木三分的分析。很多人强调“企业自己的利益”,杨先生从资产负债表分析出发,指出企业没有自己的利益,只有国家(股东)的利益、银行的利益、职工的利益、厂长经理的利益,企业也不可能“自负盈亏”。他用会计的思想和方法解释企业改革中的问题,正是我受益终身的财富。

杨先生的“错误的数字比心中无数更糟糕”道出了会计信息的真谛。尽管今天以“盈余管理”作为调节利润的借口,并认为有信号作用,但无论是过去的经验,还是当前的案例都证明,利用会计数字获得不当私利是无法挽回的,而失真的会计信息所产生的灾难也正是人们对会计信息失去信任的根本原因。正因为如此,针对1988年我国出现的通货膨胀所提出的通过膨胀会计问题,杨先生坚定地认为“调表不调账”。现在看起来这一问题似乎过时了,但所蕴含的思想却仍然深刻。

杨先生许多卓有见地的思想“大都是经过长时期的沉思摸索……历经数月的踟蹰,力求不宥于成见而有所创新”。从企业内部管理角度出发,提出“管理活动论”,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会计信息的本质。杨先生为此著书立说,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当强调会计信息在资本市场的作用时候,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往往被忽视。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学术研究建立在公开数据的基础之上,但会计在企业内部的管理功能却不容易观测,也很难引起人们的兴趣。这恰恰说明我们需要以更大的勇气和耐心来探索那些更为艰难的未知领域。

杨先生一生从事会计工作,为师、为学,不愧为大家,但他反复告诫学生: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更为重要的是,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考80分的学生就是好学生,而得80分的教师则误人子弟”。其中味道,非追求完美者不能体会,非执著者不能品味。杨先生追求完美的严谨学风表现为一生的勤奋,一生的思索,他那如火纯青、高屋建瓴、言简意赅的大师风范也成为学生们一生的楷模。

我庆幸自己经历着这样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庆幸自己跟随着这么一位具有深邃理论思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者,更庆幸自己获得了一生享受不完的精神财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更多关于 会计迷 杨纪琬 的新闻 关于 会计迷 杨纪琬 的论坛帖子
返回职场天地首页 >
 
 用户登录
视野周刊订阅 回顾>
热门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