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中心|设首页|入收藏|English|移动版|客户端|可做什么?|
首页 认识会计 会计人物 会计史话 职业规划 职场故事 职场动态 求职参考 实务操作 书讯书评 
您的位置:首页职场天地会计史话正文
 

世界审计史[1-4]中国封建社会国家审计的发展(6)

来源:待查   发布时间:2004-09-28  作者:文硕   编辑:admin

阅读:6484  打印   RSS 字号:||
  可见,比部的外部审计作用事实上已流于形式,户部也在接二连三地滥设审计机构,浸夺比部之权,而这些机构往往又是因人因事而设,事毕遂罢,一哄而起,一哄而散,变动频仍,人浮于事。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作法,从某种意义上讲,助长和怂恿了当时财计管理的混乱无序的局面,使北宋晚期财政经济蒙受了极大的损失。

最后,极有必要介绍宋代审计司和审计院。尽管它们是对内部审计机构的命名,但对后世国家审计机构的名称,有着直接的影响。元代的审计科、清未的审计院、民国时期的审计处和审计院,均渊源于宋代。

元丰改制后,在太府寺下设置左藏东西库、粮料科和审计司等25个职能部门,分管钱帛和财物等项出纳事项,其中审计司专门负责审查太府寺所属全部财物的出纳给受之数,它属于专门审查财物出纳的内部审计机构。(《宋史·职官志》)

审计院的设置出现在南宋初年,其前身是北宋时的“诸司诸军专勾司”。建炎元年五月,因避宋高宗赵构讳,改诸司诸军专勾司为审计院,与登闻检院、登闻鼓院、粮料院、官告院和进奏院一起,合称南宋“六院”。(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4.5中衰时期

元明清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出现的三个朝代。尽管审计机构隶属于监察系统——御史台和都察院,保证了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其机构之庞大,审计范围之广,是以前诸代所不可比拟的,但我们仍然称之为中衰时期。这是因为:

第一,元明清三代的审计业务只是监察工作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当时缺乏独立的、专业性的国家审计机构;

第二,与同时期西方的国家审计相比,元明清三代的国家审计在整个世界国家审计中的地位显然已经降低。也就是说,当西方世界在民主政治的推动下大步走向现代国家审计之路时,我国的国家审计却仍然在封建专制的重压下痛苦地呻吟!

从全国政务的角度来看,元代中央行政主要分为四个系统,即管理政务的中书省、管理军事的枢密院、管理监察的御史台、管理宗教和吐蕃事务的宣政院。这四个系统互不统属,依照自己所管辖的事物的范围,“得自选官”,直接对皇帝负责。

其中,御史台是全国最高监察和审计机关,“掌纠察百官善恶、政治得失”。总台设大夫、中丞、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各二人,分管总台和所属各部门的监察和审计事务。御史台中央直属机构有殿中司,主管监察和审计在京的文武百官;察院,“司耳目之寄,任刺举之事”。地方的直属机构是诸道行御史台和诸道肃政廉防司。从中央到地方的监察官员都由御史台自选,奏准皇帝批准,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说明了元代对监察和审计工作的重视和加强。

御史台官的审计范围扩大。据《元史·百官志》:“诸台官职,……,凡有司刑名,赋役,……会计、司度、征收、营缮……勾稽……悉纠举之”。至正五年(1345年)制定的御史监察条例中指出,委派监察御史,稽核各官府及仓储出纳帐籍,对贪污和挪用官物者,派员纠察,“诸官侵使官物,或移易借贷者,委监察纠察”。由此可见,元代外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已逐渐移至御史台,它表明了这一时期国家审计发展的动向。

忽必烈曾经说过,中书省是我的左手,枢密院是我的右手,御史台是我用来医治左右手的。(叶子奇:《草木子》卷3下《杂制篇》)三个系统再加上宗教思想上的控制,使皇帝能从多方面掌握各种政治情况,进而加强了皇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更多关于 世界审计史 中国封建社会国家审计的发展 的新闻 关于 世界审计史 中国封建社会国家审计的发展 的论坛帖子
返回职场天地首页 >
 
 用户登录
视野周刊订阅 回顾>
热门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