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中心|设首页|入收藏|English|移动版|客户端|可做什么?|
首页 认识会计 会计人物 会计史话 职业规划 职场故事 职场动态 求职参考 实务操作 书讯书评 
您的位置:首页职场天地会计史话正文
 

新中国六十年会计变迁(10)

来源:财会通讯   发布时间:2009-12-16  作者:许家林   编辑:zlcx

阅读:9691  打印   RSS 字号:||
  派生流行语之一:会计准则的实质趋同与持续全面趋同。2005年11月,在北京举行了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会计准则趋同会议,双方围绕会计国际趋同的基本原则、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的差异、今后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共同签署了“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秘书长一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主席联合声明”。随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也承认了我国2006年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从此,关于会计准则的“趋同”与“等效”便成为会计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为响应二十国集团(G20)关于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倡议,推进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全面趋同,2009年9月,财政部印发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路线图(征求意见稿)》,这必会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也将会成为未来的会计流行语和学界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

 

派生流行语之二:公允价值。随着2007年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中的执行,其有条件地采用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否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相关性、保证会计准则顺利实施的内在机制、会计准则体系实施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以及准则实施后会计信息透明度、盈余动机、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及盈余管理方法等,便为会计理论界所关注。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美国次贷危机,于2007年8月全面爆发,引发了美国百年难遇的金融危机,从而波及全球导致了2008年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也引起了人们对金融危机中会计问题的思考,而其中主要是对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质疑,公允价值迅速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更是与我国会计准则执行中的有关问题研究相融合。

 

派生流行语之三:企业内部控制规范。2006年7月15日,财政部、证监会、国资委、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起成立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来自监管部门、大型企业、行业组织、中介机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领导和专家学者积极参与,为构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提供了组织和机制保障。2007年3月2日财政部正式公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征求意见稿)》,经过一年多时间的修改完善,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以财会[2008]7号文件的形式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被称为中国的“萨班斯法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是继会计准则后又一项与国际趋同的成果,是我国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该体系跳出会计框架以全面风险控制为着眼点和落脚点,涵盖了企业发展战略、法人治理结构、组织架构设置、人力资源政策、健康安全环保等诸多内容,汲取和总结了不同企业的管理经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实施及2009年《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征求意见稿)》和相关应用指引与鉴证指引(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推动了我国内部控制理论、内部控制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等问题的研究。

 

派生流行语之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财政部分别于1997年5月和7月、1998年2月以财预字[1997]286号、财预字[1997]288号、财预字[1998]49号文件发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自1998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并沿用至今,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法规体系的初步建立,并在会计分类、会计语言、会计要素、会计核算内容、会计记账基础和会计报表等方面积极向国际惯例靠拢。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自2007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后,相应地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做了一定的修改与调整。为适应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高等教育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财政部于2009年8月颁发了《医院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对1998年开始施行并沿用至今的《医院会计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进行了全面修订。这些都预示着我国新一轮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全面改革开始实施,也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规范体系将趋于完善。

 

派生流行语之五:会计信息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21世纪已成为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大力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不仅是贯彻实施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需要,也是提高资本市场的透明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在1998年美国华盛顿州的会计师查尔斯·霍夫曼(Charles Hoffman)等人提出将可扩展标记语言(简称XML)应用到财务报告中后,XBRL在中国的研究与应用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4年,中国证监会信息中心成立了XBRL工作小组,上交所也于当年开始进行XBRL报告试点,2005年将试点公司范围和试点内容进一步扩展。2005年3月,深交所正式发布了《XBRL应用示范》,同时中国证监会也公布了中国定期报告部分XBRL标准征求意见稿,经过修改和完善并上报XBRL国际组织获得批准后,于2005年10月成为中国上市公司年报的正式标准。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促进我国会计信息化标准的制定与应用,2008年11月在北京成立了我国会计信息化委员会和XBRL中国地区组织,其对实现会计信息语言的标准化、规范化,会计信息运用的自动化、集成化,会计信息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和会计行业的智能化、现代化提供了组织保障、协调机制和智力支持,也必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在全社会兴起研究、学习、践行会计信息化的热潮。

 

新中国建国六十年来,会计流行语所映射出的会计规范体系建设和会计理论发展史,充分显现了会计为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而走过的从计划经济会计到商品经济会计直至市场经济会计的发展印记,也充分展现了我国经济发展对会计发展的催生作用和会计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会计理论所折射出的经济发展历程,更体现了会计理论界在我国会计发展中的推动力。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渐增强、世界经济地位的逐渐提高和国际社会影响力的逐渐增大,我国会计也经历了与国际会计接轨、协调、趋同与等效的发展之路。这正如会计史学家A.H.沃尔夫所言,有什么样的会计,便有什么样的经济;而有什么样的经济,就必然有什么样的会计。因此,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更多关于 中国会计现代史 六十年 会计变迁 的新闻 关于 中国会计现代史 六十年 会计变迁 的论坛帖子
返回职场天地首页 >
 
 用户登录
视野周刊订阅 回顾>
热门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