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中心|设首页|入收藏|English|移动版|客户端|可做什么?|
首页 认识会计 会计人物 会计史话 职业规划 职场故事 职场动态 求职参考 实务操作 书讯书评 
您的位置:首页职场天地会计史话正文
 

新中国六十年会计变迁(7)

来源:财会通讯   发布时间:2009-12-16  作者:许家林   编辑:zlcx

阅读:9691  打印   RSS 字号:||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社会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范围、时效等的需求大大增加,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经济转型时期的多种矛盾对会计工作产生了种种消极影响,1999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经修订的《会计法》,自2007月1日起施行。这次修订确定了《会计法》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立法宗旨;增加了公司、企业会计核算的特别规定;明确了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强化了内部控制制度在经济活动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

 

派生流行语之三:预算会计制度。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财政的职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财政管理也由过去的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事业单位向国家拨款型事业单位、差额拨款型事业单位和自负盈亏型事业单位分化,其资金来源也从单纯靠财政资金转为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为适应这种新环境,1997年5月,财政部陆续发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政机关总预算会计制度》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新的预算会计体系改变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将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会计合并为预算会计的做法,实行了事业单位会计与行政单位会计体系的分离,并确立了预算会计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预算会计体系基本框架。

 

派生流行语之四:资本市场会计。1990年12月和1991年4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成立后,会计信息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日益显现,这不仅为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平台,赋予了会计改革与发展生命力和全新含义,还创造了利益相关者这一新的会计信息需求者,引进了充分披露和决策有用等新的会计理念。于是,资本市场会计主要是股票市场会计的研究产生并发展起来,并以会计为基础,逐步向财务管理与审计,以及公司治理结构、企业绩效评价等领域不断地延伸,从而给会计理论拓展出了一个巨大的研究空间。

 

派生流行语之五:实证会计研究。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实证会计学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我国,但限于当时不具备实证会计研究的条件,所以仅限于少量介绍西方实证会计理论的研究成果。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对我国传统会计研究范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使得会计研究的内容和研究范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应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会计信息的含量及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程度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开始有了理论与实务上的需求,也开始了实证会计研究从初步运用到广泛推广、从简单到复杂、从简略到精细,以及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的过程,资本市场、会计信息、会计政策及选择、会计准则、现金流量、盈余管理、财务、审计等成为实证研究的热点。我国实证会计研究的发展为完成会计研究方法“从规范到实证”的转变、“从本土到国际”的国际接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派生流行语之六:会计信息质量。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上市公司有了一定规模,社会公众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关注远胜于对非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关注,会计理论界也开始注重对会计信息特别是会计信息质量的理论研究,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和提高途径等一时成为热门话题。通过对会计准则制定,会计确认、计量与报告,会计信息披露,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会计差错与舞弊等内容的研究,探讨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通过对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和契约有用性,会计信息在公司绩效评价、财务困境预测、盈利预测、财务分析师行为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制度环境对会计信息有用性的影响等问题的研究,探讨对会计信息的评价与使用。

 

派生流行语之七:不做假账与会计诚信。虽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会计计量的技术因素也会导致信息失真,但在市场经济环境特别是在资本市场条件下,会计信息的工具化倾向使得它成为一些利益集团牟利的手段,“盈余管理”、“财务包装”等问题导致的“会计信息危机”十分突出,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日渐严重,严重干扰了市场经济运行的效率和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并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1995年10月,在全国会计工作会议上朱镕基总理提出了整顿会计工作秩序的“约法三章”,后又分别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题写了“不做假账”的校训,为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题写了“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守准则,不做假账”的校训。我国会计理论界也本着服务经济发展、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宗旨,对于中国资本市场中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等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对理解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及寻求相应的治理政策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世纪之交时,由于国内先后发生了郑百文、银广夏、黎明股份和蓝田案等一系列会计造假事件,国际上先后出现了美国能源巨擘安然公司崩塌、电讯巨头世通公司面临破产等一系列震惊全球的会计造假事件,使会计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由此引起全社会对“会计造假”问题的高度关注。学术界和实务界围绕着会计诚信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建设主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派生流行语之八:独立审计准则。资本市场的出现与发展对第三方审计鉴证提出了要求。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从1991年到1993年,先后发布了《注册会计师检查验证会计报表规则(试行)》等7个执业规则,这些执业规则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走向正规化、法制化和专业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1993年10月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3号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就注册会计师考试和注册、业务范围和规则,会计师事务所,法律责任等方面做了法律规定,为规范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和市场经济有序运转提供了重要法律保障。经财政部批准同意,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自1994年5月开始起草独立审计准则。从1995年起,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先后制定颁布了6批独立审计准则项目,包括1个独立审计准则序言,1个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及3个相关基本准则(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质量控制基本准则和后续教育基本准则),28个具体准则,10个实务公告和5个执业规范指南,共计48个项目,初步建立了既符合国际惯例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立审计准则体系,并富有成效地指导着我国审计实务的运行,标志着我国独立审计基本走向了由准则主导的道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更多关于 中国会计现代史 六十年 会计变迁 的新闻 关于 中国会计现代史 六十年 会计变迁 的论坛帖子
返回职场天地首页 >
 
 用户登录
视野周刊订阅 回顾>
热门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