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生流行语之九: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在新旧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经济环境趋于复杂,人们的思想意识多元化,一些单位内部控制薄弱、管理松弛的情况逐渐暴露。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开始注意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建设。1991年,财政部发布了《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审查企业内部控制;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等也先后发布了部门或系统内的有关内部控制的行政规定;1991年,新修订的《会计法》从法律的角度对内部控制做出规定;2000年6月,财政部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后又陆续发布了“销售与收款”、“采购与付款”、“工程项目”、“对外投资”和“担保”等内部会计控制试行规范,这些规范作为《会计法》的配套规章,为解决当时一些单位内部管理松弛、控制弱化,强化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整顿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派生流行语之十:《企业财务报告条例》。20世纪末期,随着相关具体会计准则的逐步推出,由1992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界定的相关概念内涵及其外延,已经难以满足具体会计准则制定的需要。为了规范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完整,根据《会计法》的要求,国务院于2000年6月制定并发布了《企业财务报告条例》,以作为企业(包括公司)编制和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的基本依据。同时,也要求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时,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注册会计师执业规则的规定进行,并对所出具的审计报告负责。该条例的发布,既是为了规范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口径、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与完整、提高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会计工作的基础秩序,也是为推出《企业会计制度》奠定行政基础与业务基础。该条例重新界定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的内涵,全面规范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主表、附注与财务情况说明书的三层次结构,明确了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和对外提供要求,界定了相关的法律责任,明确了财务信息的公开披露要求。
派生流行语之十一:《企业会计制度》。2000年12月29日,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可以说,它是这一时期会计规范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我国在推行会计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的过程中,可以称之为体现中国特色的事物之一。有了企业会计准则是否还需要企业会计制度,这是自从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提出制定企业会计准则时就一直在讨论的一个关键问题。《企业会计制度》的推出,既是对这个问题的正面回答,也是体现中国特色会计规范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成果。
(二)2002-2005年的流行语:会计国际化
2001年11月20日,世贸组织总干事迈克尔·肯尼思·穆尔(Michael Kenh Moore)致函世贸组织成员,宣布我国政府已于2001年11月11日接受《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并将于12月11日生效,标志着我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意味着我国承认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现实性,也意味着我国在经济体制和机制上同世界的接轨。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要求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建立以公司制为主要形态的现代企业制度。在外部经济全球化和内部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并与世界接轨的经济环境之下,我国会计发展进入适应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要求的新阶段。会计国际化,从“形式”上的国际趋同向“实质”上的国际趋同迈进,是这一阶段我国会计发展与理论研究的主流。在我国会计“实质”上国际趋同的进程中,会计准则体系建设是核心,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是补充,西方先进的会计理论是参考,同时还体现了中国特色。
派生流行语之一: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资本市场迅猛发展,形成了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WTO的加入,使我国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提高,融入世界经济大潮的步伐日渐加快。国际资本市场、跨国并购和战略联盟的发展,促使资本、劳务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更加便捷地自由流通,我国开始逐步由资本输入型向资本输出型国家转型,有效利用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成为必须面对的现实。作为公共信息资源和国际通用商业语言的会计信息,在各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发展中的作用愈加明显。但是,由于我国特有的经济环境和法律制度,自1992年开始陆续颁布和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并没有得到主要国际经济体和资本市场的认同,还不能满足国际化企业与投资者的要求,不能按照国际惯例提供最具有可比性的会计信息。为适应我国会计国际化的需要,会计理论界就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协调的进程、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会计准则的价值相关性、我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标准的差异及国际趋同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财政部以人世为契机,积极参与国际会计事务并争取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中占据一席之地,与此同时,并在总结过去会计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于2005年初开始启动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设。2005年11月,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签订了中国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联合声明。2005年底,我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质趋同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框架基本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