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中心|设首页|收藏|Eng|XBRL中国|可做?|帮助|         手机版
首页 认识会计 会计人物 会计史话 职业规划 职场故事 职场动态 求职参考 实务操作 书讯书评 
您的位置:首页视野茶会计人文正文
 

首部视野网站丛书《斑鸠的会计生活》连载二:会计心语(26)

来源:中国会计视野   发布时间:2006-08-07  作者:高昌庆   编辑:sunny

阅读:12299  打印   RSS 字号:||
  二、来自审计人员的声音
  参加审计这边讨论的人不是很多,但一眼看去,不是精兵就是强将,他们见多识广,很有思想见地,听一听没错的哦。
  最先发言的是(Myhway),他说:“审计对提高企业的账务处理能力是有用的。由于外资企业要联合年检,每年都要做审计,感觉企业的账务处理普遍做得还可以。去年做了一些内资企业的所得税审核,那些账就做得很乱、很差,远远比不上外资企业。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我想外资企业年年要应付审计,在不断的交流中会提高,这应该是一个原因吧。”
  (keenfox7749)也是这么认为的,他说:“我们这里私营企业占绝大部分,总体觉得这些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离要求有差距。”但他同时也承认事务所有的人的水平其实也就是抄抄账,特别提到一些以前当领导现在做会计师的人。
  也许是涉及到敏感话题了吧,(zhongyu97)并没有接过这个话题,而是说:“过场的审计,让我质疑。现在是年报的高峰期,事务所的老板抢时间、赶进度,对我们的要求基本上是短平快。企业也是基本上要份报告,很多问题发现了,也只能是内部和他们交流不能上报告,至多,也是到上级部门而止。我不知道,以前做审计是什么问题都找出来,而今,企业不对,还得我们帮他们找理由说是对的。对审计,有了些许的失望,和我的预期相差太远,不知道,这行业还能让我停留多久?也许,真的有些疲乏了。”
  (hlsr777)的话多多少少让人觉得有些凄凉,他说:“事务所必须通过企业才能获得收入,事务所就要维护企业的利益。但事务所作为一个社会中介,要承担大量社会公众的责任,与企业的利益又是冲突的,一个好的事务所就要在公众利益与企业利益之间求得平衡,但事实上事务所大多时候在这种平衡关系间是偏向企业的,把风险留给了自己。为了生存只能这样。”
  (liuyuquan)用严谨的条理、幽默的比喻、生动的语言,从政策的高度形象地分析了会计和审计之间统一的后果。他说:“事务所和企业之间如果真像题目说的那样统一,将意味着灭亡。诚然如一些人所说,现在有许多审计仅仅是‘过场审计’,被审单位只是需要‘审计报告’这个产品,并不关注其实质内容,但我认为其导致的恶果将大大超过审计人员与会计人员暂时‘统一’的愉悦,最直接的影响是将会产生信任危机。如果当政府部门、商业银行、潜在投资者、供应商等报告使用人了解到审计报告是在如此背景下产生的,他们还会信任审计报告吗?当然不会!如此,企业何以证明自己的‘清白’?何以获取政府支持、银行贷款、外来投资、商业信用?CPA也将失去存在的意义,审计市场也将越来越小,最终丢掉饭碗,最近部分省市取消年检审计就是一个明显的佐证。
  其次是不利于学习交流。外勤审计工作既是审计工作最重要的一环,又是审计人员与会计人员进行学习交流的过程,但如果审计外勤工作仅仅是为了走过场,那么会计就不必为了准备审计所需资料而翻箱倒柜地忙碌,审计人员也不必为了准备审计外勤而煞费苦心地练习。审计工作就像一首诗‘轻轻地来,轻轻地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如此,执业技术成为虚谈,错误舞弊成为家常便饭,CPA不会再为了一笔业务处理合理与否和会计争论,会计显然在日常办理业务过程中也少了一分认真谨慎 —— 反正没人监督嘛,那么麻烦干啥?
  应该说多数CPA并不希望审计仅仅是走过场,卖命给老板赚钱还有可能接受处罚,何苦来着?!我个人认为造成过场审计的最大罪魁祸首是现行审计委托制度,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有个人为了灭鼠养了只猫,管吃管住,那么猫自然就为了主人而抓老鼠,但如果老鼠养了只猫,也管吃管住,那么无论如何这只猫是不会去抓老鼠的。有句话叫‘拿人钱财,替人消灾’,CPA审计也是如此,企业掏钱委托CPA审计,报告使用人又不是企业自己,CPA又怎么能报告出委托者的舞弊呢?当然,也有‘不听话’的CPA和事务所,但很快就会被‘合情合理’地换掉了。如果说,谁真正使用审计报告谁委托并付审计费,这种走过场的审计将基本不会出现。”
  听了(liuyuquan)的话,(gzg760405)也说:“事务所难干,查严了,企业换所,查不出问题,回所里无法交代。”
  (cjzok)、(Lycliuyangchun)也都表示做得没劲,审计大多时候能发现问题,但往往无力解决问题。
  说到这里,大家都觉得气氛有些沉重,于是不约而同地说:“走,到隔壁看看吧。”便起身来到隔壁那群既做过会计又做过审计的人员当中,侧耳倾听他们的见解。
  三、来自既做过会计又做过审计人员的声音
  大家刚到门口,就听见(bluefish)在侃侃而谈:“会计审计我都做过,作为审计人员觉得企业的会计是客户不能得罪,又要保护自己,难!很多事情要想办法;作为企业会计,审计人员知道了很多企业内部的秘密,能不得罪就不得罪,把报告弄到手就完了。遇到关键问题没办法大不了换审计单位,Over。大家都是朋友嘛。”
  (sfo_jt)以前在事务所审计过别人,现在在企业被别人审计(不少审计人员似乎走的都是这条路),应该说他的感触是很深的。他说:“人是需要别人尊重的,特别是专业人士,更别说以检查身份进行工作的专业人士了。审计别人我个人认为首先是获取报酬,但有些时候审计人员可以不顾忌报酬而为了获取尊重与被审计单位的领导产生正面冲突。审计就是要根据法律法规、会计准则的要求对企业会计报表的真实、合法、公允发表意见。但为什么要审计发表意见呢?因为公众的需要,公众需要对企业的财务有了解。而企业说,如果不是要上市融资,我才不请事务所呢!如果不是国企,我才不请事务所呢!那审计在现在的情况下其实就变成了一个公证机构。如果事务所能多为企业考虑,能够为企业带来增值,应该是一件双赢的事情,哪个企业会对这样的事务所有怨言呢?
  企业的财务人员则认为自己的东西是千辛万苦才完成的,你一来就吹毛求疵,凭什么就你懂,企业的情况千千万,每个人理解的角度不一样,当然各有道理,而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就真的是明白所有道理吗?企业境外投资金融衍生产品、海外避税的法规真的都明白吗?大家都在学习,何必向领导说我的不是呢?即使有错误也应该大家先沟通后再就事论事,为什么让我没有面子?
  其实大家都是为了工作,都是为企业利益,事务所承担的公证职能要多向服务职能转变,企业领导及财务也要从审计的角度想想,审计人员也需要生存,也需要遵守自己的职业道德、行业规范及国家法律。这也许就是辨证法吧。”
  (julian9748)原来也是在事务所从事审计工作,而且她所在的部门专做上市改制业务,收费很乐观,可每次交换意见完了的时候就是原来的底稿重做的时候。现在她就职的单位就是她原来事务所的客户,因此她知道如何面对审计人员,也知道在收费的地方就可以卡住审计人员。她说:“大家都一样 —— 为了生存,审计人员与会计人员之间的关系就是制度博弈与生存博弈。”
  (nmnh)一直在企业从事财务管理工作,担任过财务负责人,也做为兼职人员从事过审计工作。因此体会很深:“做为一个合格的会计人员,自身也是矛盾的,一方面严格遵守会计制度和准则是我们的职业操守,另一方面又要受到企业高层的行政干预。做为审计人员和事务所,一方面要严格按照会计制度、准则和独立审计准则进行审计,另一方面又要获得经济收益,这本身就是一种对立。尤其是在目前中国的客观环境下,大家都是在矛盾中自己和自己进行斗争、协调,然后和对方进行斗争和协调。”
  (lzw1092)总是一脸的笑意,也许是长时间和客户打交道形成的习惯吧,说话慢声慢气的:“我也来说说,毕竟我在企业也做过,在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也做过嘛。我记得我第一次接触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是1997年,那次来我们企业进行审计的是一位略有白发的大约为50岁至60岁的女性注册会计师,我很感谢她,她不仅教会我很多东西,其敬业的精神给了我很多的感动,业务能力很强,工作也相当泼辣,走起路来总是那么风风火火,她是北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的。从那时起,我就立志要作像她一样的注册会计师。第二次接触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则是我担任财务总监后的事,前来审计的注册会计师是个年轻人,而我公司却是一家资产上亿元的公司,她来进行审计,说句实话她就是在抄账。第三次接触审计也是一位年轻的注册会计师,负责审计涉税项目。但不是我有偏见,他的素质也太差了,负责审计涉税项目居然连一些简单的知识还要我来告诉他。”
  (wangdw)一点也不隐讳,他说他以前做审计的时候就是抄抄账,把重要的挑出来处理一下就行了。当然了,这是因为他现在不做审计了,不然估计他不会说。
  (horsehe)从事了三年的审计工作,终于在去年跳出了这个圈子,到一家集团公司做财务。由原来的审计到现在的被审计,一种角色上的转变,对即将要进行的2004年度年报审计,他说:“在拜读了历年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后,我对今年的审计工作并不报太大的期冀,在如今充斥着金钱交易的社会里,审计工作往往形式重于实质,而又有多少审计人员能够本着职业准则为企业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呢?”
  (aliu)在企业的时侯,希望审计人员水平高些,提的建议比较中肯、正确;在事务所时,希望企业会计水平高些,一来省力,二来还可学到东西。
  听了半天,也没有听到这些既做过会计又做过审计人员的一致的口径,看样子他们尽管做过会计又做过审计,但依然没有跳出会计圈圈、审计圈圈,依然是当局者,正所谓当局者迷,还是听听旁观者的声音吧。
推荐:初入职场——会计新人职场宝典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下一页
【已有0位网友发表看法,点击查看】 分享 打印 意见反馈
更多关于 视野网站丛书 斑鸠的会计生活 连载 会计心语 的新闻
评论区
我来讲两句:
  • 昵称: (评论通过审核后可获得10个金币奖励) 快速登录
 
返回职场天地首页 >
 
 用户登录
视野周刊订阅 回顾>
热门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