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当时由于工资严格保密,整个公司的工资数据处理由张小姐亲自负责处理。每月由财务专门负责核算的会计在系统内录入各实际工时后,剩下的工作便由张小姐来负责。先是在K3系统内生成工资发放明细表,由于是银行代发工资,必须根据打印出来的明细表逐条录入银行代发系统内,由于K3系统与银行代发工资系统的数据格式不统一,因此每月须由张小姐亲自录入。仅此工作,就要耗费她三、四天的时间,万一有一处录入错误,就得重新检查。这也是日常工作中令张小姐最头痛、也最繁琐的一件事。张小姐告诉我这个苦恼后,经过仔细研究,发现两系统只是数据结构不同,这样我花了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编了一个数据转换的小程序,将K3系统的数据自动转换为银行代发系统的数据,无须人工录入,就这样以前须花费三、四天的录入用这个小程序五分钟就可以代替了。这一结果,又把张小姐给高兴坏了。
随后在针对采购模块中,由于流程设计不合理,采购文员面对同一批物料要重复录入四次,无为地录入次数大大增加了采购文员的工作强度,烦琐的业务流程使他们无力顾及更大的降价谈判空间。我们认真分析后,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重新设计了新的流程,并实现了在K3系统内的稳步转化,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更实现了有效地控制,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
还有针对库存信息不及时的问题,经过分析后发现其制约因素在于库存料的审核,根据我们的流程调整建议,很快库存信息得到了及时的反映,也摆脱了仓库保管员既运行K3系统,又编制手工报表的沉重负担,提高了信息的准确性。
感觉效果最为明显的要数财务系统结帐时间的提前。在我们到来以前,上月的财务报表要等到下月的二十几号才能出来。我们仔细研究后发现,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明确的责任划分。当月的采购数据采购文员在下月的7号才能录完,而仓库保管人员不得不又推到下月的10号左右,AP、AR及销售模块不得不往后顺延,这样等到财务结帐时已到了20几号。据此我们制订了严格的结帐时间表,确认了每个部门及责任人的时间分工,且我们现场监督。结果在我们到后的第二个月的财务报表由以前的20几号提前到5号,大大地提高了信息的及时性。
类似的小问题解决还有很多,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我们不但赢得了李总及张小姐等公司领导的充分信任,更使我们融入到了大多数部门主管和基层员工中去。为我们后面的工作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和融洽的环境。
(四)经营之道
除了提供具体的技术支持外,我们更多地参与了公司相关决策过程,成为李总的左右臂膀。尤其是老王,依靠其多年的职场经验,几乎成为李总的私人商业顾问。每次遇有重大的商业谈判或决策事项时,先征求我们的意见,其后再作出具体的行动计划。在与李总接触的过程中,也深深地感受到他那灵敏的商业嗅觉与无商不奸的经营之道。
至于A企业为何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核心竞争力何在?这成了我的一个疑问。经过不断地观察与分析,发现其主要采用了低成本竞争战略,形成规模经济,从而迅速占领市场。在显示器的成本构成中,CRT占了总成本的80%左右,因此如何降低CRT的采购成本便成了实施该战略的关键所在。
A企业的产品线中主要包括两个大的类别,一类是千元以上的高档产品,另一类是500元以下的低档产品。其业务收入和利润均主要来自于低档产品。当时有些疑问,为何价格这么低,还有这么大的利润空间?这么低价格CRT从何而来?通过与工人们的交谈中得知,这些低档产品的CRT不是新的,而是旧的然后经过翻新处理后使用的。然而这些大量的旧CRT又从何而来,最后经询问与查证,是从国外运过来的电子换代产品,运到某个地方翻新加工后,再运到工厂组装,形成新的显示器。由于当时网吧的兴起,因此这些低端产品非常受欢迎,销量大增,攫取了大量的利润。但从国外运进洋垃圾,是国家明令禁止的,这一方式存在极大的经营风险。记得有一次,李总笑着和我们说起,别看现在挺风光的,自己以前也坐过班房。我们问那为什么呀,最后知道其操作方式被人告发,被当地的工商部门抓去,最后不得不“上缴”了不少白银后才得以放出,此后他们更加谨慎。为了安全经营,这种低档产品逐渐退出其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