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科与科之间的调动,但最终还需要总会计师许总的确认。感觉许总应该对这件事不会阻拦,他向来对下面科里的调动不是很关心,只要两边科长同意就行了,找他签字只不过是个形式。就这样在边交接工作边痛苦地等待着许总的回国。好不容易等到了许总回国,回来的当天许总忙了一天,晚上还在继续。
我轻轻地敲了一下门,进去后发现许总正在看一大桌子的文件。
许总抬了一下头,见是我,便随口问到:“小x呀,有什么事吗?”
“奥,我想去审计科,孙科长和张科长已经同意了”
许总放下手中的文件,显得有点疑惑,问了一个同样的问题:“为什么呀?”
这其实早在我准备之中,这次可不能说是因为晶了,也不能说是因为学习。
“我想去审计科拓展一下自己的视野,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财务….”我冠冕堂皇地答道。
“什么拓展视野,你在糊我是不是呀?哪次开会我表扬的不是你,你是重点培养对象,去审计科能干什么?明确地告诉你,不行,自己回去再想想吧”
这下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没想到许总态度这么坚决,这可怎么办,不能退呀,已经公开宣布了。我继续央求着许总,最后许总被我弄得有点不耐烦了,抛出了一句话,“要想去审计科也可以,但前提是必须让你表哥来说服我”
再一次提到我的表哥,表哥和许总的关系还是很铁的。表哥为人处世很全面,到处是朋友。其实在刚做出离开财务科决定的当天我就去了表哥家,因为这么大的决定肯定得和他商量。表哥和表嫂听了也非常吃惊,但等我把去审计科的利弊分析完后,表哥也同意了我的做法。
从许总办公室回来的当晚,就给表哥打了电话,说明了一下情况。没过一个星期,许总在我的调动单上签了字。98年11月,我正式去审计科报的到,也就开始了三年的学习与审计之路。
我离开财务科的第二个月,小民也离开了。他离开的原因倒不是因为学习,经过深思熟虑后,认为自己的性格不适合于做财务,决定去厦门找他女朋友。再后来就开始做生意,现在在北京拥有了自己的一个汽车配件公司。
现在看来,这次选择是一次重大的转折点,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六)奋进
到了审计科后发现,果然如孙科长所言,业务不是很多。原来科里是三个人,除孙科长外还有两个女同事。我来后,其中一个也因家庭原因调去了多经公司的财务科。孙科长很早就希望有一个男同事,这样不仅业务上多一个主力,更多的是可以替他晚上值班、早上开矿上的例会。这对我来说也是个好机会,一般有项目时,他带我们与被审计单位见个面后,就由我和另一位女同事来具体做,审计方案我出,审计报告我来写,倒省了他不少心思。项目的来源主要是根据年初制订的审计计划,有些也是领导的临时安排。每年大约有十来个项目,其中大多数是对下属车间或多经公司的财务收支审计,也有一部分是内部控制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
在国企做内审,人际关系的处理要非常注意。你要是真正儿八经去审,把被审单位的问题说得多多,给领导报上去后可能还遭领导的一顿猛批,说不定领导和被审计单位关系有多密切。如果是领导授意让你去查的,问题说少了,你也会挨批。我最喜欢的是内部控制审计,既可以深入被审计单位了解其业务的具体运作,也可以就其控制薄弱环节提出自己的建议。被审计单位也非常喜欢,他们感觉审计不是专门挑毛病的,而是帮助其改善经营管理。
还有一个工作量很大的工作就是价格审核,在我到来后出台了一个<<经济责任事后追究制度>>,这也是响应领导对物资采购要加强管理的要求而制订的。主要大意是采购员采购物资你可以大胆的去买,事后审计科将组成一价格审核组到同一供应商处买同一型号的物资,然后核对其价格差异,如果超多少就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理都有具体的规定。这也给了我不少外出的机会,到处去询价,还得编个假单位,要是让他们知道与采购员是同一单位,他们不会告诉你真实的价格,简直像个办案的警察。虽说是运行半年来,没上报过一个重大违纪情况(其实也发现过),但这个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制止了物资采购过程中不良现象的发生。